[发明专利]轿车乘员裤腿免沾灰尘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212815.6 | 申请日: | 2014-05-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7901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9 |
| 发明(设计)人: | 汪怡平;吴澄;张敏;钟绵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B62D25/00 | 分类号: | B62D25/00 |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2102 | 代理人: | 胡琳萍 |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轿车 乘员 裤腿 灰尘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清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轿车乘员裤腿免沾灰尘装置。
背景技术
轿车底盘相对较低,当行驶在道路灰尘较多的现代城市,尤其是雨雪天或泥泞路段时,车身门槛板易积累大量的灰尘及泥沙。乘员上下车时,裤腿很容易与这些灰尘和泥沙相接触,给乘员带来了清理裤腿的困扰。虽然清洗轿车,可以清除车身门槛板处的灰尘和泥沙,但是,若频繁清洗会加速轿车漆面的氧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轿车乘员裤腿免沾灰尘装置,它可以避免车身门槛板的灰尘和泥沙沾到乘员裤腿,免除其上下车后精心打理裤腿的麻烦,同时可相对减少轿车的清洗频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轿车乘员裤腿免沾灰尘装置,包括壳体、弹簧槽、弹簧、挡板、推杆和挡布,所述弹簧槽设置在壳体的内侧,所述弹簧设置在弹簧槽内,所述推杆的一端穿过壳体与弹簧连接,另一端与挡板固定连接,所述挡布设置在挡板的外表面,所述壳体的外侧开设有可容纳所述挡板的凹槽,所述壳体固定安装在位于门槛板上方的纵梁上,该纵梁的外侧与车门的底部相接触,所述纵梁上开设有略大于挡板的开口;开启车门时,弹簧恢复到自由状态,带动推杆将挡板推出壳体的凹槽,挡板通过纵梁上的开口伸出门槛板外部,乘员上下车时裤腿与挡板上的挡布接触;关闭车门时,车门挤压挡板,带动推杆挤压弹簧,直至挡板完全收纳于壳体的凹槽内,以使车门紧紧闭合。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壳体为扁长形结构,其长度小于纵梁的长度,宽度小于纵梁的高度。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壳体的两端设有吊耳,所述吊耳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纵梁上。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吊耳的厚度小于等于5mm,所述吊耳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纵梁的外侧。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吊耳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纵梁的内侧。
按上述技术方案,两个所述弹簧槽沿壳体中心对称设置在壳体的内侧。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挡板伸出门槛板外部5~50mm。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挡板的外表面为曲面。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挡板与挡布通过刺毛毡连接。
本发明产生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是一种机械装置,不耗能,不占地方,结构紧凑,该装置利用了纵梁的闲置空间,可以避免车身门槛板的灰尘和泥沙沾到乘员裤腿,免除其上下车后精心打理裤腿的麻烦,同时可相对减少轿车的清洗频率。
具体的,通过将该装置安装在门槛板的上方的纵梁上,开启车门时,利用弹簧的复位功能,使推杆带动挡板推出壳体,挡板便伸出到门槛板的外部,乘员上下车时,裤腿就与挡板上的挡布接触,而不会与门槛板接触,从而避免门槛板上的灰尘和泥沙沾到乘员裤腿,关闭车门时,车门挤压挡板至完全收纳在壳体的凹槽内,从而不影响车门的紧闭。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在车门关闭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在车门开启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安装示意图;
图5是图4中本发明安装位置的俯视图。
其中:1-弹簧槽;2-壳体;3-推杆;4-挡板;5-挡布;7-轿车乘员裤腿免沾灰尘装置;8-门槛板;9-纵梁、10-弹簧、11-吊耳、12-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图4所示,提供一种轿车乘员裤腿免沾灰尘装置,包括壳体2、弹簧槽1、弹簧10、挡板4、推杆3和挡布5。
壳体2的内部设计成阶梯状,外形设计为扁长形结构,其长度小于纵梁的长度,宽度小于纵梁的高度,壳体2的外侧开设有可容纳挡板4的凹槽12,也就是挡板4的高度略小于壳体凹槽12的深度,壳体2固定安装在位于门槛板8上方的纵梁9上,该纵梁9的外侧与车门的底部相接触,纵梁9上开设有略大于挡板4的开口,在本实施例中,壳体2的两端设有吊耳11,吊耳11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纵梁9上,吊耳11可以安装在纵梁9的内侧,也可以安装在纵梁9的外侧,当安装在纵梁外侧时,吊耳的厚度要比较薄,以不影响车门的关闭,一般以小于等于5mm为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1281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