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位置与身份分离协议网络中的数据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12530.2 | 申请日: | 2014-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7357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发明(设计)人: | 孙策;顾雷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741 | 分类号: | H04L12/741;H04L12/721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018 | 代理人: | 郑红娟,宋志强 |
地址: | 31005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位置 身份 分离 协议 网络 中的 数据 报文 转发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网络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位置与身份分离协议(Locator/ID Separation Protocol,LISP)网络中的数据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LISP(Location/ID Separation Protocol,位置与身份分离协议)提供了一种数据包路由方法,它可以在不改变终端软件的前提下实现移动设备在不同无线网络之间无缝迁移。LISP将原有的IP(Internet Protocol,因特网协议)地址分成EID(End Point Identifier,终端标识)和RLOC(Routing Locator,路由位置标识),其中,EID是终端(移动设备或VM)的IP地址,不具备全局路由功能,RLOC用于全网路由。下面对LISP中的主要术语进行介绍。
EID:是终端初始化时被分配的IP地址,它通常由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确定。在网络迁移过程中,终端的EID不会发生改变。
RLOC:是指IP地址的网络标识符部分。它可用于将数据报文从ITR传输到ETR。
ETR(Egress Tunnel Router,隧道出口路由器):负责将数据报文从互联网传输到本地网络的路由器,而目标终端就位于本地网络中。
ITR(Ingress Tunnel Router,隧道入口路由器):负责将数据报文从本地网络传输到互联网的路由器,而源终端就位于本地网络中。由于数据报文在两个方向移动,所以路由器既可以作为离开本地网络的数据报文的ITR,也可以作为去往本地网络中的目标终端的数据报文的ETR。
LISP网络中单播数据报文的转发流程如下:
当要发送数据报文(为了便于描述,可以称为用户数据报文)时,源终端首先在DNS(Domain Name System,域名系统)服务器中查找到目标终端的EID,然后,源终端将用户数据报文的源EID设置为自己的EID,将目的EID设置为目标终端的EID后,发送出去。如果目标终端在另一个网络,则该用户数据报文会发送到本地网络的ITR。其中,该用户数据报文的报头的格式可以参见图1。
本地网络的ITR收到该用户数据报文后,根据该用户数据报文中携带的目的EID在本地的RLOC映射表中查找对应的ETR的IP地址,如果查找到了对应的ETR的IP地址,则该ITR会在该用户数据报文的头部再封装一个外层报头,并将该外层报头的源RLOC设置为自己的IP地址,将目的RLOC设置为查找到的ETR的IP地址,然后将最终封装得到的LISP数据报文发送到互联网上,通过目的RLOC的指示到达ETR,ETR解封装该LISP数据报文得到用户数据报文,再继续将该用户数据报文发送到目的EID所指示的目标终端。其中,该LISP数据报文的报头的格式可以参见图2。
另一方面,如果ITR根据该用户数据报文中携带的目的EID在RLOC映射表中没有查找到对应的ETR的IP地址,即,RLOC映射表中没有目的EID的EID-to-RLOC映射信息,则用户数据报文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之一发送给目标终端:
方式一:该ITR在该用户数据报文的头部再封装一个外层报头,并将该外层报头的目的RLOC设置为内层报头中的目的EID,此时,封装得到的LISP数据报文就成了一个Data Probe(数据探测)报文,该ITR将该Data Probe报文发送到具有权威映射信息的LISP-ALT(LISP-Alternative Topology,LISP替代拓扑)路由器,由LISP-ALT路由器发给ETR。ETR接收到该Data Probe报文后,进行解封装得到用户数据报文并发送给目的EID所指示的目标终端,同时再发送一个携带有目的EID与该ETR的IP地址之间的映射信息的Map Reply(映射响应)消息给ITR,以便后续的用户数据报文可以直接查表封装后发送到互联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125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燃气管道检测机器人
- 下一篇:一种立管检查孔降噪旋流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