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寿命的超高压容器疲劳强度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12186.7 | 申请日: | 2014-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221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9 |
发明(设计)人: | 陈学东;聂德福;范志超;危书涛;许明;汪睿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3/00 | 分类号: | G01N3/00;G01N3/32 |
代理公司: | 合肥和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8 | 代理人: | 王挺 |
地址: | 23003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寿命 超高压 容器 疲劳强度 设计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压力容器设计领域,涉及一种基于寿命的超高压容器疲劳强度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工业上通常把操作压力在100MPa以上的容器称为超高压容器,目前已用于石油化工、人造水晶、粉末冶金、金属成型、食品处理等技术领域,随着人们对超高压技术认知的拓展,其应用前景将更为广泛。由于超高压容器通常在极为苛刻的条件下运行(如超高压聚乙烯反应器的压力可高达350MPa,温度可高达350℃等),且内部为易燃易爆物质,一旦失效往往并发火灾、环境污染等灾难性事故,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其可靠性至关重要。
关于超高压容器设计方面,美国和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且颁布了相关设计标准,典型的如美国ASMEⅧ-3“高压容器建造的另一规程”和日本HPIS C-103“超高压圆筒容器设计指针”。目前我国已经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基础上,通过自主研发形成了TSG R0002-2005“超高压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但尚未建立相关的设计标准。
超高压容器在运行过程中压力和温度随时间波动,以及受开停车等过程影响,经常承受变动载荷作用,疲劳断裂是其主要失效模式之一。因此,美国ASMEⅧ-3和日本HPIS C-103标准均规定了以弹塑性力学为基础的疲劳设计,为提高疲劳寿命引入了自增强设计,此外还涉及了以断裂力学为基础的疲劳寿命计算。但在疲劳设计时主要以简化解析形式为主,无法准确考虑局部结构对应力分布的影响等,目前由此引发的超高压容器失效问题仍时有发生;另外,在进行断裂力学分析时也主要考虑简单的疲劳裂纹线性扩展,未计及占较大疲劳寿命分数的近门槛扩展等问题,将导致设计安全裕度过大、浪费严重,所以亟待开发一种更为合理的设计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寿命的超高压容器疲劳强度设计方法,在兼顾制造和运行风险的前提下,更为合理地给出超高压容器的疲劳设计寿命。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寿命的超高压容器疲劳强度设计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明确超高压容器的服役压力和温度要求,以及所用材料的疲劳性能数据;
S2、根据弹塑性力学理论,进行初步结构设计;
S3、依据剪应力最小原理,对完成初步结构设计的超高压容器进行自增强处理优化设计;
S4、利用通用有限元软件,对完成步骤S3得到的超高压容器的设计结构开展应力分析,得到超高压容器结构的应力分布状况;
S5、将步骤S4中得到的应力分析结果换算成等效应力,找出超高压容器结构的最大局部等效应力值;
S6、将步骤S5中的最大局部等效应力值与所用材料的疲劳性能数据进行比对,当最大局部等效应力值大于所用材料的疲劳性能数据时,返回步骤S2,否则直接进入步骤S7;
S7、根据步骤S5的最大局部等效应力值、所用材料的疲劳裂纹扩展门槛值和断裂力学理论,计算最小初始疲劳裂纹长度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为最小初始疲劳裂纹长度,m;
ΔKth为所用材料的疲劳裂纹扩展门槛值,MPam1/2;
是依据步骤S4的有限元分析获得的最大等效应力范围,MPa;
Y为修正系数;
S8、根据材料断裂韧性和断裂力学理论,计算最大疲劳裂纹长度af,计算公式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未经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1218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低频电液伺服疲劳试验机专用夹具
- 下一篇:可调颗粒物等速采样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