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固性树脂组合物及其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08847.9 | 申请日: | 2014-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8070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11 |
发明(设计)人: | 罗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79/08 | 分类号: | C08L79/08;C08L63/00;C08G73/10;B32B27/04;B32B27/38;B32B15/092;B32B15/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332 | 代理人: | 巩克栋,侯桂丽 |
地址: | 523808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固性 树脂 组合 及其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固性树脂组合物及其用途,具体涉及一种热固性树脂组合物、采用该树脂组合物的树脂胶液、预浸料、层压板以及印制线路板。
背景技术
BMI树脂通过DABPA改性后具有好的溶解性、韧性、工艺性等优点,但其在固化程中需要较高的温度和较长的时间以及较为苛刻的后处理条件才能满足其高性能要求。如下:
由于BMI和DABPA中都含有碳-碳双键,可以通过自由基引发剂来加快双键的聚合,但是上图中的“ENE反应”和“D-A加成反应”的引发都需要与之温度相适应的自由基引发剂在相应的温度下引发聚合。
CN01802158.1中用1小时半衰期温度为大于140℃有机过氧化物的引发剂引发双马来酰亚胺和聚烯烃的聚合,得到一种绝缘电力电缆。CN03134502.6以1小时半衰期温度为80~140℃的有机过氧化物引发剂BPO或DCP为引发剂,引发双马来酰亚胺、DABPA、环氧树脂、环氧丙烯酸酯和活性稀释剂以制备耐高温复合材料。CN101215358和CN101215405中用反应温度为60~90℃的偶氮类引发剂或100~130℃的有机过氧化物引发剂或两者的复配来引 发MPGE和双马来酰亚胺的预聚。CN101338047用1小时半衰期温度为130~140℃的有机过氧化物引发剂,引发丁腈橡胶和其助交联剂制备耐寒丁腈橡胶组合物。CN101678643以1小时半衰期为100~150℃的有机过氧化物为引发剂,将氢化丁腈橡胶、双马来酰亚胺、多官能性不饱和化合物、抗老化剂等反应制得粘接剂。CN101550248以有机过氧化物DCP为引发剂,将烯烃共聚物和硬脂酸锌、填料、炭黑和少量BMI混炼得到无卤阻燃聚烯烃弹性体。CN102167825A以一小时半衰期为120~135℃的有机过氧化物TBPB/TAPB/DCP中的一种或几种做引发剂,于50~100℃下加入到DABPA/DDS/BMI的预聚体和相转移催化剂中,并与环氧混合制得树脂组合物用于制备碳纤维复合材料细杆。以上所有方案中都只用到了一种温度范围内的自由基引发剂,只能在较低温度范围内起到引发体系内的双键聚合。对高温下(大于200℃温度范围)的BMI的D-A加成反应无能为力,对提升固化体系的交联密度,从而改善体系的耐热性和热膨胀系数没有帮助。JP2011225639A中以不同半衰期的有机过氧化物复配做引发剂,用在BMI改性PPO树脂体系中制得低CTE的层压板,此方案选择了几种1小时半衰期温度在180~200℃的有机过氧化氢作体系的复配引发剂中高温引发剂组分,但有机过氧化氢的引发温度相对BMI/DABPA树脂体系的D-A反应来说还是略低,其引发作用的时间较短;同时有机过氧化氢本身的沸点较低,在高温下容易挥发,特别是在CCL制作工艺过程中需要抽真空层压固化,使有机过氧化氢更容易从体系中逸出,从而达不到提升体系固化交联密度的作用从而无法对CCL的耐热性和热膨胀系数的改进有较大帮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固性树脂组合物,以及使用它的预浸料和印制电路用层压板。使用该树脂组合物制造的印制电路用层压板具有优异的冲击 强度、弯曲强度以及低的CTE。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热固性树脂组合物,其按质量份数包括:
(A)至少一种二烯丙基双酚类化合物,20质量份;
(B)至少一种双马来酰亚胺化合物,24~80质量份;
(C)复配自由基引发剂,0.5~5质量份;
其中,所述复配自由基引发剂含有至少一种1小时半衰期的温度为110~150℃的有机过氧化物自由基引发剂以及至少一种碳系自由基引发剂;有机过氧化物自由基引发剂和碳系自由基发剂的质量比为1:1~1: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0884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