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金属缸套的模具结构及其制作工艺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207751.0 | 申请日: | 2014-05-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781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 发明(设计)人: | 张佑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佑锋 |
| 主分类号: | B22D19/08 | 分类号: | B22D19/08;B22D27/04;C25D9/12 |
| 代理公司: | 太原高欣科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9 | 代理人: | 冷锦超;吴立 |
| 地址: | 046012 山西省***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双金属 模具 结构 及其 制作 工艺 | ||
1.一种双金属缸套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具本体(10)、上压模(1)、内芯(2)和下顶出模(6),所述模具本体(10)、上压模(1)和下顶出模(6)均为中空结构,所述上压模(1)设置在所述模具本体(10)的上方,所述内芯(2)和下顶出模(6)均设置在所述模具本体(10)内部且所述内芯(2)位于所述下顶出模(6)的上方,所述模具本体(10)、内芯(2)和下顶出模(6)之间形成模腔(3),所述下顶出模(6)和上压模(1)的内孔直径与内芯(2)外径相对应,所述下顶出模(6)和上压模(1)的外径与模腔(3)相对应且下顶出模(6)和上压模(1)均可沿模腔(3)作上下运动,所述内芯(2)内部设置有内感应圈(5),所述模具本体(10)外部设置有外感应圈(4)。
2.如权利要求书所述的双金属缸套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本体(10)设置在油压机台面(9)上。
3.利用权利要求1或2的模具结构制作双金属缸套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按照如下步骤完成:
一、先将超强硬铝合金管(8)放入模腔(3)中;
二、再将熔化了的高硅铝合金液(7)浇注到模腔(3)中,浇注的同时内感应圈(5)和外感应圈(4)共同工作,所述内感应圈(5)用于熔化超强硬铝合金管(8),所述外感应圈(4)用于保持高硅铝合金液(7)的热压温度,所述超强硬铝合金管(8)在感应快速加热和高硅铝合金液(7)的温度共同作用下,迅速熔化,上压模(1)开始给熔融状态的液体加压、保压,保压时,所述内感应圈(5)和外感应圈(4)同时断电停止工作,并通过冷却循环水对工件和模具本体(10)同时冷却;
三、工件冷却凝固成形后,上压模(1)抬起,下顶出模(6)上行将工件顶出模具本体(10)外,形成外圈由高硅铝合金、内孔由超强硬铝合金构成的双金属缸套毛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制作双金属缸套的工艺,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骤三完成后对双金属缸套毛坯进行机械加工,内孔超强硬铝合金层保留0.2~0.3mm,再对内孔进行晶瓷化处理制成成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作双金属缸套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晶瓷化处理工艺为:
①用金属清洗剂清洗工件,去掉油污;
②清洗好的工件安装电极后放入晶瓷化液中,在工件上加上阴极电极(11),阴极电极(11)由石墨制造,呈圆柱筒状结构,径向四周均匀分布多个过液孔,底部均匀分布多个过液孔,阴极电极外径略小于工件内孔直径,阴极电极(11)置于工件内孔中,晶瓷化液从阴极电极过液孔内循环流动;
③晶瓷化液工作温度为25℃~40℃;
④电源电压为36V 、电流为80A、交变频率为1000Hz;
⑤电极接通工作30分钟后取出,烘干;
⑥抛光工件内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作双金属缸套的工艺,其特征在于:上述晶瓷化液配方按照如下重量配比:EDTA 6%、SPBS 3%、Na2SiO3 10%、V4O5 2%、MoS2 2%、NbO2 2%、TiO3 4%,其余为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作双金属缸套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晶瓷化液的使用量为每公斤工件为1.8-2.2公斤晶瓷化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佑锋,未经张佑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0775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双目相机三维成像的自动洗车设备
- 下一篇:自动化豆腐制造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