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于电弧快速移动和拉长的断路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206778.8 | 申请日: | 2014-05-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9737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 发明(设计)人: | 朱金保;何高升;南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人民电器厂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H73/04 | 分类号: | H01H73/04;H01H73/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401 | 代理人: | 皋吉甫 |
| 地址: | 1026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于 电弧 快速 移动 拉长 断路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低压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利于电弧快速移动和拉长的断路器。
背景技术
断路器作为低压电器中的重要元件,其性能指标的高低可约束一个行业的发展,在新能源不断发展壮大的时代,尤其是光伏发电领域的迅猛发展,其系统电压可能高至800V,在高原上使用时还要考虑高原降容。以往采用多断点串联技术满足光伏系统的高电压需求,但体积大、功耗高、施工安装难度大等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尽管以往申请号为201110005730.7的“多断点断路器”、申请号为201020586389.X的“一种多断点塑料外壳式断路器”提出了预置接线技术使施工安装问题得以解决,但未从根本上解决体积大及功耗高的问题。若想用两极断路器代替多断点串联的断路器来满足光伏应用首先要克服的就是灭弧难题,而众所周知,直流灭弧的基本原理为拉长电弧和冷却电弧。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号CN101546681B公开了一种能够保护动触头和有利于电弧进入灭弧室的断路器,其主要技术措施为:在灭弧室上端设置了一片与动触头尾部脱扣器处有电连接的引弧板,由于所述引弧板要穿过断路器断开时产生电弧的区域,所以其还设置了一个绝缘罩来避免电弧与所述引弧板在靠近动触头尾部的一侧短路。此引弧板的设置能够使短路情况下动触头打开时产生的电弧容易从动触头上跳到所述引弧板上并进入灭弧室,这样使得动触头的烧损减轻也使电弧容易进入灭弧室。但本技术方案中要想让电弧能够很容易的从动触头跳到引弧板上,所述引弧板的电阻要比动触头和引弧板并联的电阻小才能更容易跳转,而这一点在理论上是不可能达到的;进一步,所述引弧板的一端要和动触头尾部脱扣器部分有电连接,而另一端又要设置在灭弧室的上方,同时其还必须有为引弧板绝缘而设置的绝缘罩,所以不仅其本身结构过于复杂,同时也使得断路器的装配变得复杂;再进一步,此发明虽然有利于电弧从动触头跳到引弧板上并进入灭弧室,但其对电弧的拉长作用甚微,这样对电弧的熄灭和断路器工作电压的提高所起到的作用显然是不够明显的。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断路器,该断路器能够避免因多断点串联使用而带来的体积大和功耗高的问题,同时又有利于电弧移动和拉长。它采用具有引弧结构的动静触头,配合具有引弧栅片和产气隔弧罩的灭弧室来增加动触头打开后的电弧的移动速度和拉长长度,以满足光伏系统的高电压要求。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利于电弧快速移动和拉长的断路器,包括基座、静触头、灭弧室、第一动触头和操作机构,其中灭弧室位于第一动触头左侧,所述操作机构控制动静触头的分合;
所述静触头1包括导电基体11、引弧部12和电触点13,所述导电基体11部平面111、折弯114、平面113和连接面112构成,所述引弧部12和电触点13固定在连接面112上,所述连接面112相对于所述基座平面4呈锐角且位于第一象限;
所述第一动触头3包括导电杆31和电触点32,所述导电杆31有一凸出部314,在凸出部314的端面313上,位于朝向静触头电触点13方向上焊接有电触点32;
所述灭弧室2为栅片灭弧室,包括一对隔弧壁21、引弧栅片和一对隔弧罩23,所述引弧栅片包括底部引弧栅片24和顶部的引弧栅片22;所述底部引弧栅片24的位置低于静触头电触点13设置,所述顶部引弧栅片22的位置高于第一动触头3打开时动触头电触点32的最大位置设置,所述隔弧壁21对称设置于灭弧室2两侧;所述隔弧罩(23)设置于第一动触头(3)两个侧面。
所述第一动触头3的两侧分别设置与其并联的动触头。
所述隔弧罩23为产气材料制成,所述隔弧罩23上设置有齿状凸出部232,插于灭弧室2的栅片之间,所述隔弧罩23与所述隔弧壁21通过铆接等方式连接为一体。
所述隔弧罩23距动触头侧面的距离在0.1-3mm。
所述静触头电触点13与动触头电触点32的接触面14与基座底平面4的夹角a在20°到35°范围内。
所述静触头1的引弧部12紧邻静触头1的电触点13布置,在所述基座平面4垂直方向上,所述引弧部12相比所述电触点13更靠下侧;所述引弧部12与灭弧室2的底部引弧栅片24距离在0.1-3mm;所述引弧部12通过焊接、铆接或螺纹连接的方式固接于导电基体11上或由所述导电基体11成型加工而成。
所述左上点311与所述顶端引弧栅片22对应设置,在分闸位置时,左上点311与顶端引弧栅片22相对距离b在0.1-3mm;所述距离b小于动触头电触点32距与其对应的灭弧栅片的距离c。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人民电器厂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人民电器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0677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分断塑壳断路器
- 下一篇:机械强制接通接触器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