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特征码导引终端设备连接系统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06563.6 | 申请日: | 2014-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390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杨尧任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尧任 |
主分类号: | H04W76/02 | 分类号: | H04W76/02;G06F9/445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8 | 代理人: | 孙伟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特征 导引 终端设备 连接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技术,特别涉及利用特征码导引终端设备连接系统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的手机中的应用程序(APP)很多,而每个应用基本针对不同的领域,所以对用户来说,应用每一项都要打开一个不同的APP,或者至少要在同一个APP里,选择不同的界面来控制。比如你在家里、要打开家用APP来控制家电、你在办公室要打开办公室的APP才能控制办公室的灯光等。或者至少你要先打开APP后,再选择“家用”还是“办公室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特征码导引终端设备连接系统的方法,利用无线通讯装置与终端设备建立连接的便利性,自动引导终端设备进入本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使用不便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这种利用特征码导引终端设备连接系统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特定系统使用范围内设置无线通讯装置,所述的特定系统包括家居防盗系统、家居控制系统、汽车防盗系统、办公系统、商场销售系统或餐饮服务系统等等; B.终端设备进入该使用范围内后连接无线通讯装置,读取该无线通讯装置的特征码,终端设备为手机、PDA或IPAD,所述的特征码包括射频标签、手机号码、身份证、指纹、射频标签、手机的IMEI码、国际移动用户ID号、设备的蓝牙模块的ID号、WiFi模块的ID号、网络设备的IP号QQ号码、微信号码、手机里的NFC模块的ID号或无线通讯装置与终端设备双方约定认可的特别码; C.终端设备利用内置识别软件及特征码库,将获取的特征码映射为系统指令,由获取的系统指令导引终端设备启动相应的程序并进入特定系统。
步骤B中所述特征码映射包括用特征码映射至少部分的统一资源定位符,终端设备获取系统网络路径的导引指令,采用单个特征码映射完整的系统指令,终端设备与该无线通讯装置建立连接后获取完整的系统指令,或者采用多个特征码映射完整的系统指令,终端设备与各无线通讯装置逐个建立连接后获取完整的系统指令。所述的系统指令还包括执行指令信息,终端设备获取该执行指令信息后执行相应的指令。
本发明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快捷方便地将终端设备引导到本系统中,避免用户反复操作选择不同APP和不同界面的麻烦,而且这项技术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可以用于商业销售、餐饮服务、物流配送等领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介绍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
本发明利用特征码导引终端设备连接系统的方法是:在特定系统的使用范围内设置无线通讯装置,特定系统包括家居防盗系统、家居控制系统、汽车防盗系统、办公系统、商场销售系统或餐饮服务系统等等。终端设备进入该使用范围内后连接无线通讯装置,读取该无线通讯装置的特征码,终端设备为手机、PDA或IPAD。终端设备利用内置识别软件及特征码库,将获取的特征码映射为系统指令,由获取的系统指令导引终端设备启动相应的程序并进入特定系统。
本发明无线通讯装置特征码生成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由设备自动生成的,还有一种就是通过录入的方式赋予无线通讯装置唯一的特征码。而这些特征码可以是手机号码、身份证、指纹、射频标签、手机的IMEI码、国际移动用户ID号、设备的蓝牙模块的ID号、WiFi模块的ID号、网络设备的IP号QQ号码、微信号码、手机里的NFC模块的ID号或无线通讯装置与终端设备双方约定认可的特别码。只要是具体独立性和识别特点的编码都可以作为特征码使用,将这些特征码与系统指令建立一一对应的映射关系,手机获取特征码之后,由特征码库直接映射获得相应的系统指令。
本发明中特征码映射包括用特征码映射至少部分的统一资源定位符—URL,终端设备获取系统网络路径的导引指令,可以采用单个特征码映射完整的系统指令,终端设备与该无线通讯装置建立连接后获取完整的系统指令,或者采用多个特征码映射完整的系统指令,终端设备与各无线通讯装置逐个建立连接后获取完整的系统指令。
本发明中的系统指令还进一步包括执行指令信息,终端设备获取该执行指令信息后执行相应的指令。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尧任,未经杨尧任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065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整经机上的辅助装置
- 下一篇:用于纺织机械的混线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