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任务分解的个性化知识主动推送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205531.4 | 申请日: | 2014-05-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9585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30 |
| 发明(设计)人: | 刘继红;占红飞;赵振杰;王宽;姜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F17/30 | 分类号: | G06F17/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永创新实专利事务所11121 | 代理人: | 祗志洁 |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任务 分解 个性化 知识 主动 推送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应用技术领域,涉及知识密集型企业知识资源管理与应用方法,尤其涉及基于任务分解的个性化知识主动推送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代企业尤其是正在兴起的知识密集型企业的管理活动中,知识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企业资源,并逐渐成为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参考文献[1]刘新宇.基于流程的知识推送系统的理论框架与应用研究[D].沈阳:东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因此,如何有效的管理企业的知识,并通过多种途径增加企业的知识储备,合理利用知识资源将成为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并且随着网络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组织知识存量增长迅速,知识管理系统中包含数量众多的知识信息体,其涉及的范围很广,而知识拉取容易出现“信息过剩”的现象。在以知识为核心的知识型组织中,如何依据人们的知识需求,主动将合适的知识推送给需求者,从而提高知识工作者知识应用和创新能力,己经成为其提高知识的效用和知识创新的关键,而知识推送正好可以克服“知识过剩”,并可减少用户获取知识的工作量,因此,知识推送己成为提高知识管理系统的服务效率的重要途径(参考文献[2]刘豫徽,周良.基于Agent的主动式知识服务系统[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8,37(19):16-20;参考文献[3]倪建友.基于工作流的知识推送系统模式设计[D].天津: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知识推送技术是现代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过程中正在兴起的新的模式,企业建立起合理的知识推送系统,对于促进企业知识的流动、传播,加速知识的共享与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都具有重要作用(参考文献[4]Linzhen Zhou,Defang Liu,Bin Wang.Research on Knowledge Active Push Model for Product Development.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etworking and Digital Society,2009)。目前,国内外关于知识推送模式的研究取得了很多的成果,除了常见的基于用户兴趣、基于内容和基于关联规则三种推送模式外,还包括多种适用于不同企业环境的知识推送模式。在这些知识推送模式中存在以下几点局限,一方面这些知识推动方法很少有关于业务流程的,而在工作业务过程中知识的传递与应用是最为频繁的,尤其像研发设计类知识密集型企业,员工在工作过程中需要用到大量与业务流程相关的知识,需要一种基于业务流程的知识推送系统以辅助其更好的完成工作。将工作流技术与知识推送理论相结合,设计出基于工作流和知识推送的系统模式,对于企业明确业务流程,规范业务活动,提高服务质量都具有重大意义。另一方面这些推送方法的知识对象来源单一,导致知识推送的源泉活力不足。知识密集型企业积累的大量知识分散在各个部门,存储于分布式知识源中。各个部门根据实际业务需要,对知识源的表示和存储不同。这些知识源在结构上和语义上都是异构的,尤其是存在大量语义异构知识(知识源采用不同的语义表示知识,如同词异义和同义词现象)。
发明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需要基于业务流程的知识推送技术以辅助工作更好完成,知识推送的源泉活力不足,且存在大量语义异构知识,直接应用存在困难等。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任务分解的个性化知识主动推送方法。
本发明提出的基于任务分解的个性化知识主动推动方法,具体步骤为:
步骤1:构建设计过程任务活动模型,将设计任务分解为不同的工作任务,将工作任务与所需的知识资源进行关联。
步骤2:构建基于领域本体的知识需求模型,包括领域本体构建和基于领域本体的语义扩展。
步骤3:采用基于本体的表示方法构建用户特征模型。
步骤4:建立知识库的索引表,进行个性化知识主动推送。
步骤2中所述的基于领域本体的语义扩展中,通过中文分词方法形成初始知识推送集,再采用概念语义三级扩展方法获取最终的知识推送集;
其中,概念语义三级扩展方法的步骤如下:
步骤a:将中文分词方法形成的初始知识推送集中的本体概念与构建的领域本体关联,形成待扩展概念需求集CS0;
步骤b:以CS0中每一个概念Ci为中心,通过自定义的领域本体关系集RS中的语义关系扩展,形成以Ci为中心的一级扩展概念集CS1;
步骤c:以CS1中每一个概念Cii为中心,通过领域本体关系集RS中的语义关系扩展,形成以Cii为中心的二级扩展概念集CS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0553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的控制系统
- 下一篇:用于确定车辆控制系统的至少一个参考值的方法和模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