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性油墨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204376.4 | 申请日: | 2014-05-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926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 发明(设计)人: | 任建新;刘姜瑾;王謇;韩星;罗嘉;练文柳;银董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9D11/106 | 分类号: | C09D11/106;C09D11/10 |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43114 | 代理人: | 魏娟 |
| 地址: | 410007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性油墨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性油墨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油墨领域。
背景技术
水性油墨特别是印刷型油墨其组成主要包括:连接料(聚合性预聚物)、颜料、水和其它助剂。它的特点是采用了水性树脂作为连结料,主要分为两种类型:水稀释型和水分散型。前者可以使用的树脂类型有很多种,比如顺丁烯二酸树脂、紫胶、马来酸树脂改性虫胶、乌拉坦、水溶性丙烯酸树脂和水性氨基树脂等。水分散型的连结料是在水中通过乳化的单体聚合所得,它是两相体系,其中油相以颗粒状在水相中分散,虽不能够被水溶解,但能够被水稀释,所以也可以认为是水包油乳液型。
上世纪末,日本、韩国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就已经淘汰了甲苯类印刷油墨。美国在上世纪80年代就提倡印刷油墨水性化,并禁止在其国内使用溶剂型油墨印刷塑料。
使用水性油墨印刷,首先它不需要使用溶剂,只用清水即可。有一种错误的认为,油墨中加入溶剂越多越好,这样的成本就越低。其实不然,所加入的溶剂,是在整个印刷过程中加入的。这是由于溶剂的挥发引起油墨粘度变化而加入。印刷速度越快,所需调配的稀释剂的挥发性就要越快,加入溶剂的次数就越多。这就等于不断地增加印刷成本。以油墨行业的标准来看,油墨的色浓度高,粘度低才是好油墨。油墨中加入稀释剂,只作为降低油墨的粘度。使其适宜印刷,如过量的加入,油墨的色浓度会降低。连接料的分量同时降低,这样变印不出好产品。所以水性油墨只加纯净水,而且是一次性加入(印前)。在印刷过程中,它不会因为粘度的变化而引起颜色的变化,更不会像油墨那样,因印刷途中需加入稀释剂时所产生的废品,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印品的合格率。节省了溶剂的成本,减少了废品的出现。这便是水性塑料油墨成本优势之一。
油墨的制备工艺通常包括:配料、预分散、研磨、助剂调整、高速分散、过滤后包装这几个环节。低级的油墨也可以仅仅通过高速搅拌或者通过球磨机分散后即可,但是,一般的高级油墨如凹版、柔版油墨往往需要通过砂磨机进行研磨预分散后再进行高速搅拌,这样制备的油墨方可适应于印刷设备的要求。水性油墨的制备也需要进行砂磨机的预分散,预分散前的配料中,往往需要加入一定量的树脂,这样有利于色浆的分散,然而,进行多级研磨后树脂容易出现破乳的现象,导致最后成型的油墨容易出现分层的现象,严重影响油墨的品质。有人也考虑在研磨阶段不加入树脂,这样制备的油墨色浆分散不均,导致印刷的品质下降。
传统的油墨制备往往采用单一的树脂,在研磨预分散阶段和高速乳化阶段都采用同一树脂,这样的油墨往往只能体现某一方面的优势,但是,单一树脂油墨往往难以满足多种工艺和功能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安全环保、成本低、保存时间长、能增加呈印品耐磨性能的水性油墨。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成本低制备所述水性油墨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性油墨,该水性油墨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组分组成:碾磨树脂20~35%;乳化树脂20~40%;分散剂0.5~1%;流平剂0.2~1%;消泡剂0.2~0.5%;色料10~15%;填料2~10%;醇水混合液10~20%;水性蜡10~15%;所述的碾磨树脂为硬段质量含量不低于60%的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异辛酯无规共聚物;所述的乳化树脂由硬段质量含量不高于50%的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异辛酯无规共聚物和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按质量比16~19:1~2的组合。
本发明的水性油墨还包括以下优选的技术方案:
优选的硬段质量含量不低于60%的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异辛酯无规共聚物数均分子量低于4×103,重均分子量低于9×10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0437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