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弹子内藏、开锁过程分段实施的锁芯在审
申请号: | 201410204364.1 | 申请日: | 2014-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673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门艺平;门泉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门艺平;门泉宇 |
主分类号: | E05B27/06 | 分类号: | E05B2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91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弹子 内藏 开锁 过程 分段 实施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锁具,应用于家庭、企事业、军队院校等单位的铁门、防盗门、木门上。
背景技术:
1、目前市场上流行的机械门锁,其开锁原理十分简单:钥匙插入锁孔,钥匙齿面与锁具弹子发生摩擦移动,在各个弹子正确定位后,钥匙转动,即开启锁具。其结构缺点是:长期使用,钥匙齿面与锁具弹子产生磨损,影响弹子定位的准确性,增加了锁具开启的难度,甚者无法开启锁具。
2、锁具弹子正常状态是下落在锁芯孔之中,人为用工具(不含本锁具的钥匙)可拨动弹子,使弹子上下位移,形成不同位置组合。当组合接近或符合正确的位置时,锁具就可人为开启,这就是目前机械锁具易人为技术开启的主要原因。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锁具在结构设计上采取:
1、弹子在锁芯内采用内藏的结构方式,避免弹子与钥匙齿面的直接摩擦。
2、锁芯内部机构传动分段化。将锁具开锁过程细分为四个步骤:配合→判断→开(闭)→归位。各步骤的实现是在锁具开锁的过程中,钥匙在锁具中旋转到不同角度时,依次、逐步且连贯地完成的。目的是解决不用本锁具钥匙能人为技术开锁的问题。
3、锁芯在锁具内处可自由转动状态,任意一把同款钥匙插入,都能够转动锁芯,但不能开启锁具。开启锁具必须用本锁钥匙,经过四个步骤的开锁过程来实现。
4、在开锁过程的中途退出钥匙,锁具内部结构会自动进入“归位”步骤,还原锁具内部机构回到初始状态。以备下次开锁之用。
技术方案:
1、弹子在正常状态是内藏的结构方式,当钥匙插入锁孔时,钥匙齿面与锁具弹子不接触、无摩擦。
2、扭转钥匙,锁具内部经过多项零件的机械传动,使得弹子下移与钥匙齿面无摩擦接触。
3、钥匙扭转到一定角度,弹子就上收回位,不再下落。此后,无论钥匙在锁芯中旋转多少圈,弹子都不会下落。
4、锁具内部的零件相互传动,产生两种不同结果:1)使用本锁具钥匙时,传动让锁具开启;2)使用不是本锁具钥匙时,传动让锁具锁住。此时,钥匙在锁芯中依旧能够旋转。
5、当钥匙拔出锁芯后,锁具内部的传动件在弹簧的作用下,自动复位。以备下次开锁时用。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的外部结构三维示意图
附图2是本发明的内部结构三维示意图
附图3是本发明的内部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中:0-钥匙,1-压盘,2-芯轴,3-推片,4-拨盘,5-挡片,6-连杆,7-码盘,8-弹子,9-推杆,10-弹簧,11-弹簧,12-压条,13-挂盘,14-固件,15-开盘。
具体实施方式:
钥匙0插入并旋动,压入压盘1,带动芯轴2转动,压盘1上的推片3抵住拨盘4上的弹性挡片5,带动拨盘4转动,拨盘4推动连杆6,连杆6带动码盘7移动。
芯轴2转动带动弹子8转动,并在连杆6的弹性压片作用下,向芯轴2中心移动,与钥匙0齿面无摩擦接触后停留。
芯轴2转动中,弹子8与码盘7发生交汇,其交汇有两种方式:方式一、弹子8未触及码盘7时,码盘7不转动,推杆9不移动;方式二、弹子8触动码盘7时,带动码盘7转动,码盘7联动推杆9平移。
芯轴2转动,拨盘4越过连杆6,连杆6在弹簧10作用下带动码盘7还原复位,弹子8在弹簧11作用下上收复位,脱离与钥匙0齿面接触。
继续转动芯轴2,拨盘4压动压条12,在上述方式一的状态下,压条12带动推杆9推进,推杆9顶住挂盘13移动;在上述方式二的状态下,压条12不能带动推杆9移动。
继续转动芯轴2,拨盘4上的弹性挡片5落入固件14槽中,与压盘1上的推片3分离,压盘1不再带动拨盘4转动,此后,无论芯轴2转动几圈都不能使弹子8向下移动。
继续转动芯轴2,在上述方式一的状态下,带动挂盘13连接开盘15,开启锁具;在上述方式二的状态下,挂盘13无法连接到开盘15,锁具不能开启。
拔取钥匙0,压盘1、拨盘4、推杆9、压条12、挂盘13在各自的弹簧作用下轴向复位,同时,拨盘4在扭簧作用下,撞击推杆9,使其在圆弧面上平移复位,为下次开锁做准备。
误操作时的解决方案:
在开锁中途拔取钥匙0,压盘1、拨盘4、连杆6带动码盘7、推杆9、压条12、挂盘13在各自的弹簧作用下轴向复位,同时,拨盘4在扭簧作用下,撞击推杆9,使其在圆弧面上平移复位,为下次开锁做准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门艺平;门泉宇,未经门艺平;门泉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043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含寄生单元耦合馈电的环形手机天线
- 下一篇:一种车载式监测天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