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电自感现象教学演示器在审
申请号: | 201410203945.3 | 申请日: | 2014-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967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25 |
发明(设计)人: | 雷建设 | 申请(专利权)人: | 雷建设 |
主分类号: | G09B23/18 | 分类号: | G09B23/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26400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电 自感 现象 教学 演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教学演示器,具体涉及一种通电自感现象教学演示器。
背景技术
在高中物理教学讲授通电导体因电流强度发生变化,导体本身就产生感应电动势,这个感应电动势总是阻碍导体中原来电流的变化,这节课,老师使用的演示仪器效果很不明显,如果没有实验证明,很难使我们了解通电导线对电流有自感现象存在。
在原教材书中实验图1的装置中,无论用怎样适当的元件,当K1接通时通过D1的电流总要比通过D2的电流较慢的到达最大值(在实验中通过仪器测量能得出这样的结论);问题在于如果时间相差不大,很难辩认出小灯泡谁先亮谁后亮,而且一般的白炽灯泡本来也不是一有电流通过就达到最大亮度的,因此,要使两个小灯泡能明显的一个先亮一个后亮,就必须使两个小灯泡的电流达到最大值的时间有显著的差别,迟亮0.3S以上,最好迟亮0.8S左右,视觉才能观察得非常清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电自感现象教学演示器,其解决了背景技术中自感现象不明显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通电自感现象教学演示器,包括工作电源、电感线圈L、电子延时电路、电流放大电路,电感线圈L和电子延时电路及电流放大电路串联,工作电源采用变压器降压,二极管桥式整流、电容器滤波、三端稳压器稳压;电子延时电路采用时基电路NE555组成,电流放大器采用三极管C9013与C3807复合组成,该演示器利用两只5W小灯泡作对比,效果明显,操作简单,教学效果好。
上述演示通电自感电路包括依次串联的开关K1、第二灯泡D2、电子延时电流放大电路、电感线圈L、工作电源,并联的固定电阻R、第一灯泡D1以及通电指示灯二极管D4。
上述第一/第二灯泡D1/D2选用6V5W小灯泡。
上述固定电阻R选用固定电阻R10W6.2欧姆的电阻。
上述工作电源为220V交流工作电源。
本发明自感现象明显。
具体实施方式1。
通过自已反复实验,把电感线圈产生电动势的电场能量通过电子元件-电容器、晶体三极管等组成一定线路放大后显示出来,其效果非常显著,达到了演示的目的。所示自新设计的通电自感现象演示器的工作示意图,一个电感线圈L(自绕,带铁性芯、体积不大,线径粗细要求不严,绕制细心一点不要短路和开路就可以。)第一/第二/灯泡D1/D2选用普通的6V5W小灯泡,功率较大,亮度好,不易损坏,电阻选用固定电阻R10W6.2欧姆,(旧彩电电源常用的元件)不用调节,其电子元件放在电感线圈低部,不影响整个线路连接。演示器把其工作电源组装在一块,用时插上220V交流电即可使用。
演示通电自感现象,打开工作电源到第一灯泡D1到固定电阻R到控制演示通电自感现象的开关K1回到到工作电源,工作电源到电感线圈L到电子延时电流放大器到第二灯泡D2到到固定电阻R组成回路,本发明的特点:在演示通电自感现象时,迟亮的第二灯泡D2比第一灯泡D1可推后亮0.8秒.效果特别明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雷建设,未经雷建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0394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