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膏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202758.3 | 申请日: | 2014-05-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277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 发明(设计)人: | 董良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当涂县科辉商贸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6 | 分类号: | A61K36/9066;A61P19/02;A61P29/00;A61K35/24 |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 地址: | 24316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类风湿性关节炎 药膏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一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膏,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风湿骨病在西医上称为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等症,以关节疼痛、酸困、麻木、活动受限、僵硬变形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的卧床不起,疼痛难忍,生活不能自理。祖国医学认为此症属于“痹症”的范围;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颈肩腰腿疼等症属于高发性持续性疾病,在目前现有的技术中,西医治疗本病常以消炎止痛、激素、封闭、紫外线照射、牵引、手术等方法;其缺点是治标不治本,治疗时长,疗效差,费用大,且手术危险性极高,中医采用内服中药,以舒筋活络、活血化瘀等方法,效果不明显,或者初服有效随后则无作用,疗效不持久,复发率高。而且内服中药不方便,有的中药对胃有刺激,产生不良的副作用,市场上也有各种各样的外用膏药,但大都是效果不明显,不能根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的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膏,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川芎3-6、王不留行2-4、 五灵脂3-5、茯苓6-8、桂枝5-7、当归5-10、穿山龙3-5、川羌5-8、甘草6-8、桑寄生2-5、赤芍4-6、独活2-3、丹参5-10、片姜黄4-8、生草乌3-7、苍术6-10、薄荷2-3、玉叶金花4-6、斑鸠菊5-10、青天葵3-6、狗仔花4-7。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膏,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川芎4、王不留行3、 五灵脂4、茯苓7、桂枝6、当归7、穿山龙4、川羌6、甘草7、桑寄生4、赤芍5、独活3、丹参6、片姜黄5、生草乌4、苍术7、薄荷2、玉叶金花5、斑鸠菊6、青天葵4、狗仔花6。
玉叶金花为茜草科玉叶金花属植物,斑鸠菊为菊科植物斑鸠菊的根或叶,青天葵为兰科芋兰属植物毛唇芋兰,狗仔花为菊科斑鸠菊属植物咸虾花。
用量及用法:每日涂敷2-3次,二周为一个疗程,一般4-6个疗程即可治愈。
本发明的优点:
本发明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服用以后均有明显效果,可迅速解除患者疾苦;毒副作用少,与其他药物和疗法对比,采用本发明优于其他药物的治疗。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膏,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g)为:川芎4、王不留行3、 五灵脂4、茯苓7、桂枝6、当归7、穿山龙4、川羌6、甘草7、桑寄生4、赤芍5、独活3、丹参6、片姜黄5、生草乌4、苍术7、薄荷2、玉叶金花5、斑鸠菊6、青天葵4、狗仔花6。
用量及用法:每日涂敷2-3次,二周为一个疗程,一般4-6个疗程即可治愈。
典型病例:
病例1:罗某某,女,47岁,患类风湿性关节炎三余年,腿部关节明显肿胀、畸形,遇冷则疼痛难忍,行走苦难,多方治疗无效,后涂敷本发明的中药,每日2-3次,涂敷两个疗程后,关节肿胀消肿,疼痛减轻,继续涂敷3-4个疗程后,治愈,腿部关节无明显疼痛,无肿胀。
病例2:黄某,男,67岁,患类风湿性关节炎五余年,手部指关节明显肿胀,握拳困难、活动受限,涂敷本发明的外用中药,每日2-3次,涂敷6个疗程后,治愈,无任何不良症状。
病例3:范某,男,56 岁,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涂敷本发明的外用中药于关节疼痛处,每日2-3次,涂敷两个疗程后,疼痛明显减轻, 无其他不良症状,继续涂敷三个疗程后,治愈,诸症全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当涂县科辉商贸有限公司,未经当涂县科辉商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0275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