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平面自由定位自找正焊用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02460.2 | 申请日: | 2014-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783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乔秀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7/04 | 分类号: | B23K37/04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谢敏 |
地址: | 610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平面 自由 定位 自找 用工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结构制造安装领域,具体是一种平面自由定位自找正焊用工装。
背景技术
在钢结构制造工程中,其构件一般为钢制的梁和柱件,而这些梁和柱大多在生产中,首先将钢板用火焰切割,加工成各种形状的下料钢板,再按设计中线(604)和位置要求,对下料钢板进行平面组合拼对、定位、固定、焊口焊接,制成平面基本构件。后再用平面基本构件组合焊接成空间的立体钢结构件。由于一般钢结构的尺寸及重量都较大,动则上米或几十米,并且其形状变化无穷,因此不可能去设计制造比钢结构件更为大的生产用模具或工装。即或可以制作出来,其成本和效益也是问题。因而在现有的钢结构生产制造中,对平面基本构件,或是整体钢结构件,一般采用测量工具或仪器,并辅以起重机械,进行人工组合、定位、固定、焊接。显得效率低下、操作原始,现以下料钢板拼对制成基本构件为例加以说明。
如图2所示,下料钢板A(601)和下料钢板B(602)之间的焊接,焊接时,下料钢板B(602)固定好后,画好设计中线(604),将下料钢板A(601)的中线与设计中线(604)对正安好,并根据下料钢板A(601)焊好定位块(603),然后进行下料钢板A(601)和下料钢板B(602)的焊接,当进行下一组下料钢板焊接时,每组下料钢板A(601)和下料钢板B(602)都会有误差,那固定下料钢板A(601)和下料钢板B(602)的定位块(603)可能都需要拆掉重新定位焊接,现以下料钢板B(602)A(601)举例,即如图1中,为一按公称尺寸宽度x加工成形的下料钢板A(601),由于各种因素,其实际加工大小比公称尺寸x小,成-Δ公差值,可以放入标准公称尺寸的定位工装(组对模具)中,如图2,但是下料钢板A(601)的实际中线(605)、与基本构件的设计中线(604)产生了1/2Δ的偏移,并超出了中线偏差值的要求。我们要求加工可按公差,但组合拼对时、下料钢板A(601)的实际中线(605)要与基本构件设计中线(604)对正重合。由于工装定位块(603)与实际下料钢板A(601)出现了Δ间隙,不能准确将下料钢板A(601)实际中线(605)与设计中线(604)对正重合(找正)和固定。因此必须将工装的定位块(603)拆掉,重新对下料钢板A(601)进行人工找正后,将定位块(603)靠紧钢板、重新固定和与工装平台焊牢。接下来是对下料钢板A(601)和下料钢板B(602)拼对好的基本构件进行焊口的焊接或点焊牢;同理,如按图1公称尺寸宽度x加工成形的下料钢板A(601),其实际大小可能比公称尺寸x大,成+Δ公差值,其也不能放入图2标准公称尺寸的定位工装(中线或宽度定位块)中,于是又得将定位块(603)拆掉,再对下料钢板(601)进行找正、定位、固定,后进行焊口焊接。可见,每件下料钢板(601)由于客观存在加工公差或不同误差,基本上每件都要重新进行上述定位块(603)拆掉、工件下料钢板A(601)的找正、定位、固定工作,显得操作非常原始、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了一种平面自由定位自找正焊用工装,解决现有下料钢板之间焊接中,因为各个工件生产时有误差,导致大量配组焊接时,定位装置不能重复使用,需要拆卸掉定位块重新定位,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的缺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0246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写字板
- 下一篇:握笔辅助装置及具有该握笔辅助装置的笔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