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废塑料与污泥混合制备炭吸附材料的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02449.6 | 申请日: | 2014-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511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余广炜;汪印;王兴栋;邢贞娇;李智伟;李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2F11/10 | 分类号: | C02F11/10;B01J20/20;B01J20/30;B09B3/00;B09B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塑料 污泥 混合 制备 吸附 材料 方法 系统 | ||
1.一种废塑料与污泥混合制备炭吸附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实现步骤包括:
(1)城市生活垃圾中的废塑料首先进行撕碎、破碎处理;
(2)将机械脱水后的污泥进行干燥,然后与废塑料按一定比例均匀混合,其中,废塑料占总物料重量比控制为5-50%;
(3)混合后的物料送入炭化装置进行炭化,得到的热解炭再送入活化装置进行活化,最终得到污泥炭吸附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塑料与污泥混合制备炭吸附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炭化与活化过程产生的热解气体燃烧作为炭化与活化的外部热源,燃烧后产生的烟气用于污泥的干燥脱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塑料与污泥混合制备炭吸附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废塑料为城市生活垃圾中的废塑料,尤其能够适用于城市生活垃圾中难以处理的混合废塑料,破碎后废塑料的粒度范围控制为<3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塑料与污泥混合制备炭吸附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的污泥为污水厂经机械脱水产生的污泥,所述污泥含水率<95%,其中污泥干燥方法可以为直接干燥或间接干燥,干燥后污泥含水率控制为<3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塑料与污泥混合制备炭吸附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废塑料与污泥混合物热解炭化温度控制为500℃-700℃,活化温度控制为700℃-1000℃。
6.一种废塑料与污泥混合制备炭吸附材料方法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一种废塑料与污泥混合制备炭吸附材料的方法,主要由输送装置、干燥装置、撕碎装置、破碎装置、定量给料装置、混合装置、炭化装置、活化装置以及气体处理装置组成,1#输送装置出口与撕碎装置入口连接,撕碎装置出口与破碎装置入口连接,破碎装置出口与3#输送装置入口连接,3#输送装置出口与1#缓冲料仓入口连接,1#缓冲料仓出口与1#定量给料装置入口连接,1#定量给料装置出口与混合装置入口连接;2#输送装置出口与干燥装置入口连接,污泥干燥装置出口与4#输送装置入口连接,4#输送装置出口与2#缓冲料仓入口连接,2#缓冲料仓出口与2#定量给料装置入口连接,2#定量给料装置出口与混合装置入口连接;混合装置出口与5#输送装置入口连接,5#输送装置出口与炭化装置入口连接,炭化装置出口与活化装置入口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废塑料与污泥混合制备炭吸附材料方法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炭化装置与活化装置产生的热解气体经气体处理装置处理后用于燃烧加热炭化装置与活化装置,其中的炭化装置为固定床式、移动床式或回转窑式炭化炉, 活化装置为常规活化炉,气体处理装置为具有脱酸功能的干法或湿法气体净化设备;燃烧产生的烟气进入干燥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一种废塑料与污泥混合制备炭吸附材料方法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干燥装置可以是回转干燥设备、水热法脱水设备、流态化干燥设备、真空干燥设备或圆盘式干燥设备等;干燥方式可以为直接干燥和间接干燥。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废塑料与污泥混合制备炭吸附材料方法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1#定量给料装置与2#定量给料装置为螺旋给料机、星形给料机或振动给料机;所述的混合装置为犁刀式混料机、耙式混料机、转筒式混料机或搅拌式混料机。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9之一所述一种废塑料与污泥混合制备炭吸附材料方法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1#输送装置为皮带输送机或板式输送机;2#输送装置为皮带输送机、刮板输送机、斗提机、拉链机或螺旋输送机;3#输送装置为皮带输送机、螺旋输送机或刮板输送机;4#输送装置和5#输送装置可以为皮带输送机、刮板输送机、斗提机、拉链机或螺旋输送机;撕碎装置为塑料撕碎机;破碎装置为塑料剪切式破碎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0244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环境友好液气悬挂装置工作液组合物
- 下一篇:复合生质液体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