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过渡金属型汽油抗爆剂无效
申请号: | 201410202176.5 | 申请日: | 2014-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659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邵艳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禾合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L1/30 | 分类号: | C10L1/30;C10L1/223;C10L10/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65 陕西省西安市高***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过渡 金属 汽油 抗爆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油添加剂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过渡金属型汽油抗爆剂。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和汽车发动机的压缩比的不断增加,机动车行业对汽油的质量要求规格变得越来越高。这主要是因为低辛烷值汽油极易产生爆震,容易危害到发动机的内部结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在基础汽油中添加汽油辛烷值改进剂(俗称抗爆剂),该添加剂能有效的提高基础汽油的辛烷值。这种方法因操作简便且经济有效而被广泛使用。
近些年,国内外使用的抗爆剂按汽油抗爆剂的应用特性分为两种,分别为金属有灰类和有机无灰类,而金属有灰类在炼油行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发展前景非常广阔,20世纪初发现的烷基铅抗爆剂,因其制备工艺简单,效果显著,成本低廉等优点而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其本身具有极强的毒性,且在汽油燃烧的过程中生成铅化合物颗粒可使汽车尾气净化器的催化剂中毒,而最终退出了抗爆剂的市场。20世纪中期,随着有机铅抗爆剂的淘汰,二茂铁抗爆剂开始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眼,主要是因为其具有可降低气缸内的压力、减少汽油燃料的放热率峰值和较小的大气污染等优点。但是在使用该类型发爆剂的过程中发现其增加了发动机的负荷,致使它的适用范围变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过渡金属型汽油抗爆剂,其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汽油抗爆剂的辛烷值比较低,燃油性能不高,且燃烧后排放的尾气有毒的缺陷。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
一种过渡金属型汽油抗爆剂,由锰金属有机物和芳胺类化合物组成,以总体重量份为10000计,各组份的含量分别为:所述锰金属有机物为4-16份,所述芳胺类化合物为99996-99984份。
进一步地:所述锰金属有机物为8-14份;所述芳胺类化合物为99992-99986份。
进一步地:所述锰金属有机物的有机基团为C7-C15的羰基,所述芳胺类化合物是由C1-C3烷基取代的苯胺。
进一步地:所述锰金属有机物为甲基环戊二烯三羰基锰(MMT)、环戊二烯三羰基锰(CMT)或十羰基锰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的芳胺类化合物为邻甲基苯胺、间甲基苯胺、对甲基苯胺或1,3二甲基苯胺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混合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过渡金属型汽油抗爆剂,其主要是锰金属有机物与芳胺类化合物以不同质量比复配而得。在汽油中添加这种过渡金属型汽油抗爆剂,由于燃料燃烧后产生的沉积锰金属相比单一组分的锰金属有机物的抗爆剂要少很多,所以对火花塞、发动机的影响较小,同时不会对空气造成额外的污染,能够延长汽车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损害,并且该过渡金属型汽油抗爆剂能够提高汽油辛烷值3.0-10.0个单位,能够延长汽油的诱导期和降低实际胶质的含量,从而提升了汽油产品的品质。若向同一种汽油中添加1.5%所述的过渡金属型汽油抗爆剂,其能够提高汽油辛烷值3.4个单位,若添加量为3%时,则能够提高汽油辛烷值6.7个单位。所述的芳胺类化合物为邻甲基苯胺、间甲基苯胺、对甲基苯胺或1,3二甲基苯胺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物。芳胺类化合物和锰金属有机物之间的协同作用较强,同时两者之间的协同作用也是提高辛烷值的正协同作用,通过调整二者之间的质量配比,可有效的提高汽油的辛烷值,同时对汽油品质的影响较小,如实际胶质、诱导期等项目指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过渡金属型汽油抗爆剂,按重量份计(其中该抗爆剂所涉及到的总体重量份为10000)主要有效成分为:锰金属有机物:14份,芳胺类化合物:99986份。
实施例2
一种过渡金属型汽油抗爆剂,按重量份计(其中该抗爆剂所涉及到的总体重量份为10000)主要有效成分为:锰金属有机物:12份,芳胺类化合物:99988份。
实施例3
一种过渡金属型汽油抗爆剂,按重量份计(其中该抗爆剂所涉及到的总体重量份为10000)主要有效成分为:锰金属有机物:10份,芳胺类化合物:99990份。
实施例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禾合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陕西禾合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0217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