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瓶盖内塞的进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02037.2 | 申请日: | 2014-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5072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4 |
发明(设计)人: | 周捷明;周雯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捷明 |
主分类号: | B65G47/82 | 分类号: | B65G47/82 |
代理公司: | 杭州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冷红梅 |
地址: | 3244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瓶盖 进料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瓶盖内塞的进料装置,该装置的机架一侧设有上限控制压板且上限控制压板的向内一端呈倾斜状或弧线状,两块上限控制压板之间具有间隔;在机架的另一侧设有输送槽,输送槽的向内一端连接有内塞托板,内塞托板之间具有的间隔,且内塞托板呈倾斜状或弧线状;上限控制压板呈倾斜状或弧线状的位置与内塞托板呈倾斜状或弧线状的位置上下衔接配合,且上限控制压板位于内塞托板之上;在上限控制压板与内塞托板上下衔接位置处设有转盘,转盘上具有可伸缩的拨齿,拨齿可与输送槽位置相衔接。采用本发明,可以通过拨齿并在上限控制压板与内塞托板的上下衔接配合下,将瓶盖内塞自动输送至机械的工装上,从而实现自动进料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瓶盖内塞的进料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瓶盖组装的过程中,瓶盖内塞通常采用人工加入机械的工装中,这种方法需要很多操作人员才能与机械配套进行生产,既影响效率又增加了人工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对机械上的工装进行自动进料的一种瓶盖内塞的进料装置。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瓶盖内塞的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机架的一侧设有两块并列的上限控制压板且两块上限控制压板的向内一端呈倾斜状或弧线状,两块上限控制压板之间具有间隔;在机架的另一侧设有输送槽,输送槽的向内一端连接有两块并列的内塞托板,两块内塞托板之间具有的间隔,且两块内塞托板呈倾斜状或弧线状;上限控制压板呈倾斜状或弧线状的位置与两块内塞托板呈倾斜状或弧线状的位置上下衔接配合,且上限控制压板位于内塞托板之上;在上限控制压板与内塞托板上下衔接位置处设有转盘,转盘上具有可伸缩的拨齿,拨齿可与输送槽位置相衔接。
所述的输送槽上设有两块定位夹板,两块定位夹板之间具有的间隔。
所述的两块内塞托板的向外一端可延伸至输送槽内。
采用本发明,可以通过拨齿并在上限控制压板与内塞托板的上下衔接配合下,将瓶盖内塞自动输送至机械的工装上,从而实现自动进料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安装在机械上的主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安装在机械上的侧视示意图。
图中序号表示:机架1、上限控制压板2、拨齿3、转盘4、内塞托板5、内塞6、内塞定位板7、输送槽8、工装9和输送链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和图2,该瓶盖内塞的进料装置的机架1的一侧设有两块并列的上限控制压板2且两块上限控制压板2的向内一端(即靠近装置中心位置一端)呈倾斜状或弧线状,两块上限控制压板2之间具有间隔;在机架1的另一侧设有呈倾斜状(也可水平设置)的输送槽8,输送槽8的向内一端(即靠近装置中心位置一端)连接有两块并列的内塞托板5,两块内塞托板5之间具有的间隔形成输送通道,且两块内塞托板5呈倾斜状或弧线状;上限控制压板2呈倾斜状或弧线状的位置与两块内塞托板5呈倾斜状或弧线状的位置上下衔接配合(即能完成内塞6的输送工作并控制适当位置),且上限控制压板2位于内塞托板5之上;在上限控制压板2与内塞托板5上下衔接位置处设有转盘4,转盘4上具有可伸缩的拨齿3,拨齿3可与输送槽8位置相衔接并能伸入内塞6中。在输送槽8上设有两块定位夹板7,两块定位夹板7之间具有的间隔形成输送通道。另外,两块内塞托板5的向外一端可延伸至输送槽8内。两块定位夹板7和两块内塞托板5的位置可以上下前后调节以适应内塞6大小和高低。
使用时,瓶盖的内塞6从输送槽8上端或右端进入,在两块定位夹板7和两块延伸的内塞托板5的作用下,限位进入输送槽8末端,转动转盘4,转盘4上的拨齿3刚好同步伸进内塞6中,将内塞6带入内塞托板5呈倾斜状或弧线状的位置处,之后,内塞6的顶端也逐步进入上限控制压板2呈倾斜状或弧线状的位置下部处,在上限控制压板2的限位作用下,瓶盖的内塞6在向前移动的同时位置逐步降低,此时,输送链10同步将工装9输送至上限控制压板2呈倾斜状或弧线状的位置与两块内塞托板5呈倾斜状或弧线状的位置上下衔接配合处,使内塞6进入部分进入工装9,随后,内塞6渐渐从拨齿3至完全脱落,就完成了内塞6的在机械上的自动进料,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捷明,未经周捷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020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连接器及具有电连接器的电子装置
- 下一篇:一种快速多间隙真空隔离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