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氧化合物转化制低碳烯烃的生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01894.0 | 申请日: | 2014-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8513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1 |
发明(设计)人: | 王洪涛;钟思青;齐国祯;李晓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7C1/20 | 分类号: | C07C1/20;C07C4/06;C07C11/04;C07C1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氧化 转化 制低碳 烯烃 生产 装置 | ||
1.一种含氧化合物转化制低碳烯烃的生产装置,主要包括流化床反应器Ⅰ区(1)、流化床反应器Ⅱ区(2)、沉降器(3)、再生器(4)、脱气取热器(5);所述流化床反应器Ⅰ区(1)与流化床反应器Ⅱ区(2)的直径之比为2.0~4.0:1;流化床反应器Ⅰ区(1)的出口与流化床反应器Ⅱ区(2)的入口连接,流化床反应器Ⅰ区(1)下部开有进料口(7),流化床反应器Ⅱ区(2)与沉降器(3)连接;沉降器(3)上部开有产品气出口(17)并开有至少两个催化剂出口分别连接流化床反应器Ⅰ区(1)和再生器(4);再生器(4)下部开有再生气入口(6),上部开有烟气出口(18),并开有催化剂出口与脱气取热器(5)连接;脱气取热器(5)内部设有取热设备(15),下部开有至少两个催化剂出口分别连接流化床反应器Ⅱ区(2)和再生器(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含氧化合物转化制低碳烯烃的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化床反应器Ⅰ区(1)与流化床反应器Ⅱ区(2)的高度之比为0.1~10.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含氧化合物转化制低碳烯烃的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流化床反应器Ⅰ区(1)与流化床反应器Ⅱ区(2)的高度之比为0.5~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含氧化合物转化制低碳烯烃的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化床反应器Ⅰ区(1)内催化剂循环斜管(8)入口与流化床反应器Ⅰ区(1)底端的垂直方向的距离为整个流化床反应器Ⅰ区(1)高度的0.0~0.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含氧化合物转化制低碳烯烃的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化床反应器Ⅱ区(2)与再生催化剂斜管(11)连接口位于流化床反应器Ⅱ区(2)底端的垂直方向的距离为整个流化床反应器Ⅱ区(2)高度的0.0~0.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含氧化合物转化制低碳烯烃的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化床反应器Ⅱ区(2)上部设有旋风分离器(9)。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含氧化合物转化制低碳烯烃的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器(3)内部设有气固旋风分离器(1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含氧化合物转化制低碳烯烃的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器(3)内的气固旋风分离器(10)为1~3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含氧化合物转化制低碳烯烃的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器(4)内部设有烟气旋风分离器(16)。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含氧化合物转化制低碳烯烃的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器(4)内的烟气旋风分离器(16)为1~3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0189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丹酚酸A的合成方法
- 下一篇:一种绿色环保保温防水涂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