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开关电源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00523.0 | 申请日: | 2014-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569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罗安;金国彬;王皓;陈燕东;肖华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大学;长沙博立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7/219 | 分类号: | H02M7/219;H02M3/335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马强 |
地址: | 41008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开关电源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开关电源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力电子器件、装置拓扑结构及控制技术的发展,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已经成为高效、节能、传统设备改造及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和关键因素。近年来国内外相继研制出用于低压领域的高效高频开关电源。开关电源是利用现代电力电子技术,控制半导体开关器件开通和关断的时间比率,维持输出电压电流稳定的一种电源,开关电源一般由主电路和控制电路构成。传统电镀电解直流电源主要采用工频整流、不可控整流、晶闸管可控整流技术,电源装备体积大、能耗高、效率低,且网侧功率因数低、谐波含量高,严重影响了企业配电网的安全运行。与传统工频整流电源相比,新型开关电源具有高效节能,重量轻,体积小,动态性能好,适应性更强,有利于实现工艺过程自动化和智能化控制等显著优点。
但是,在大功率高频开关电源中,经过功率开关管的电流很大,开关管两端的电压也很大,因此开通损耗就非常大。一般每个开关管一个周期中至少开通和关断各一次,从而开关过程中产生的开关损耗最多可以高达通态损耗的数十倍,不仅存在开关损耗,还很容易导致开关噪声的产生,提高开关频率虽然有助于减少电源的体积,但是开关损耗也会增加,电源效率降低,电磁干扰增大。
软开关技术的出现能够解决上述问题,通过在原来的电路中增加电感、电容等谐振元件构成辅助谐振网络,使开关管在开通或者关断之前两端的电 压降为零或者流过的电流降为零,从而减少开关的损耗和高频噪声。软开关技术具有代表性的是无源软开关技术和有源软开关技术,主要有零电压开关零电流开关(ZVS/ZCS)、准谐振技术、零电压/零电流脉冲宽度调制技术(ZVS/ZCS-PWM)以及无源无损软开关技术、有源软开关等,由于软开关能大幅降低损耗,提高效率,在实际电路中有广泛的应用。为了实现开关的零电压导通的同时能实现零电流关断,有文献提出采用副边能量回收缓冲电路实现原边电流复位,电路结构简单,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但是,变压器需要进行特殊的设计,增加了额外的成本;也有文献提出一种适用于大功率电弧焊接用的全桥相移脉宽调制型DC/DC变换器,引入了附加变压器和附加缓冲电路,能够实现主要工作方式空载和短路状态下的零电压导通、零电流关断,其拓扑结构复杂,而且存在环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开关电源及其控制方法,减小开关损耗,提高开关电源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开关电源,包括前级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和后级高频DC/DC变换器,所述后级高频DC/DC变换器包括依次连接的全桥逆变电路、高频变压器、低压整流器;所述全桥逆变电路包括两个并联的桥臂,所述两个桥臂的中点通过两个串联电感连接;所述两个串联电感的中点与所述前级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直流电容支路的两个直流电容中点连接;所述直流电容支路两端与所述全桥逆变电路连接;所述前级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通过三个输入滤波电感接入三相电网;所述低压整流器与负载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开关电源的控制方法,包括前级三相电压型 PWM整流器控制方法和后级高频DC/DC变换器控制方法:
所述前级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每个过零采样周期开始的时刻,对三相电网电压ua、ub、uc;输入的三相电流ia、ib、ic;括前级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的直流侧电压udc分别进行采样;
2)将udc与给定电压值Uref相减,并将相减后的误差送入电压外环的PI调节中,得到一个电流指令信号Idc:
Idc=kpΔUdc+kI∫ΔUdcdt;
kp和kI分别为PI调节的比例系数和积分系数;Δudc=uref-udc为电压跟踪误差;uref为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直流侧电压给定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大学;长沙博立电气有限公司,未经湖南大学;长沙博立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005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辣椒碱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门冬氨酸鸟氨酸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