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表面活性剂极性的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00519.4 | 申请日: | 2014-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4089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8 |
发明(设计)人: | 宋永欣;周航;孙润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海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7/60 | 分类号: | G01N27/60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21212 | 代理人: | 姜玉蓉,李洪福 |
地址: | 116026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表面活性剂 极性 检测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液两相界面处表面活性剂的极性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表面活性剂极性的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表面活性剂是一种能够显著降低水的表面张力或两相界面张力的物质。表面活性剂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以及精细化工领域中被广泛应用。由于具有润湿或抗粘、乳化或破乳、增溶、分散和抗静电等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表面活性剂成为一类灵活多样具有重要使用价值的精细化工产品。近年来,我国表面活性剂的产量和使用量逐年增加、种类繁多,但不同极性的表面活性剂具有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特定的应用范围和处理要求,因此准确及时地检测表面活性剂的极性对社会生活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常见的检测表面活性剂极性的方法主要有:色谱测定法、分光光度法、流动注射分析法、共振散射光谱法等。其中色谱测定法操作复杂,测量条件较为苛刻,应用范围受到一定限制。分度光度法多采用亚甲蓝试剂,该法准确度和重现度好,流动注射分析法操作简单快捷,但两种方法均需要大量有毒溶剂氯仿进行萃取并反洗。光谱法灵敏度高,但所需检测步骤繁多,不便用于在线监测,且所用仪器设备较为昂贵。
发明内容
根据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表面活性剂极性的检测装置,包括与气-液两相界面表面接触用于感应气-液两相界面处的表面电荷的检测探针;
接收所述检测探针检测到的表面电荷并产生一定电势的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对该电势的变化信号进行降噪、数据处理和极性分析判断该信号的极性,根据该信号的极性判断吸附在该气-液两相界面表面活性剂的极性;
接收所述控制单元传送的对活性剂极性的判断结果并对该结果进行显示的显示单元。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单元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对电势的变化信号进行降噪、信号存储、信号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判断该电势变化信号的极性以及根据该信号的极性判断吸附在该气-液两相界面表面活性剂的极性。
一种表面活性剂极性的检测装置的表面活性剂极性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该检测装置悬挂于气-液两相界面表面的上方并缓慢下降,检测探针接触到气-液两相界面时感应到界面处的表面电荷;
步骤2:控制单元接收所述检测探针感应到的表面电荷并产生一定的电势,并对产生的电势的变化信号进行信号降噪、信号存储、信号数据处理和信号极性判断;
步骤3:控制单元根据电势的变化信号的极性判断气-液两相界面表面活性剂的极性:如果该电势的变化信号为正,则该气-液两相界面表面的活性剂的极性为正;如果该电势的变化信号为负,则该气-液两相界面表面的活性剂的极性为负。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表面活性剂极性的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通过微型检测探针接触气-液两相界面时感应界面处的表面电荷并在控制单元上产生感应电流并经过电阻在电阻两端产生一定的电势,采集电势的变化信号,对采集到的电势变化信号进行降噪、信号数据处理、信号极性分析,通过该电势变化信号的极性来判断气-液两相界面表面活性剂的极性。本发明公开的表面活性剂极性的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在检测过程中不受溶液温度、粘度、pH值及表面活性剂浓度等因素的影响,检测范围广,稳定性良好,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和检测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公开的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公开的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控制单元内部具有的电路原理图。
图中:1、控制单元;2、检测探针;3、显示单元;11、处理器;17、红色指示灯;18、蓝色指示灯;19、开关;21、探针保护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海事大学,未经大连海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0051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波堤地基沉降的监测方法
- 下一篇:直吹式风机盘管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