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丁香假单胞菌及其筛选方法和在杀灭线虫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99803.4 | 申请日: | 2014-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3185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19 |
发明(设计)人: | 李林;秦旭;孙孝文;顾桐;张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Q1/04;A01N63/02;A01P5/00;C12R1/38 |
代理公司: | 武汉凌达知识产权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42221 | 代理人: | 宋国荣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丁香 假单胞菌 及其 筛选 方法 杀灭 线虫 中的 应用 | ||
1.一种丁香假单胞菌在杀灭线虫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丁香假单胞菌分类命名为丁香假单胞菌MB03(Pseudomonas syringae MB03),保藏日期为:2014年4月2日,保藏单位为: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地址:武汉市武昌珞珈山武汉大学,保藏中心保藏编号:CCTCC NO:M 2014114;所述丁香假单胞菌MB03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包括:在LB固体培养基上菌落突起,呈乳白色,菌体镜检呈杆状,为革兰氏阴性菌;应用方法是:以丁香假单胞菌MB03的发酵上清液,和/或细胞破碎液,和/或丁香假单胞菌MB03经硫酸铵沉淀后的胞外粗蛋白和/或胞内粗蛋白对秀丽隐杆线虫和南方根结线虫进行杀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丁香假单胞菌在杀灭线虫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丁香假单胞菌MB03菌体制备方法是:将丁香假单胞菌MB03菌种划线接种到LB固体培养基上培养,温度为28℃,培养时间为12h;然后从上述固体培养基中挑取单菌落丁香假单胞菌MB03菌种装入有5mL的LB液体培养基的PA瓶中经28℃,160r·min-1培养10h;然后将丁香假单胞菌扩大培养,就是将上述PA瓶中活化的丁香假单胞菌MB03菌种按体积比1%的接种量转接到装有200mL的LB液体培养基的三角瓶中进行28℃,160r·min-1扩大培养24h;然后以12000r·min-1离心3min,沉淀即为丁香假单胞菌MB03菌体,后将丁香假单胞菌MB03菌体用PBS缓冲液洗涤四遍之后,用PBS缓冲液悬浮成为用于杀灭线虫的菌体悬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丁香假单胞菌在杀灭线虫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丁香假单胞菌MB03菌体细胞破碎液的制备方法是:将丁香假单胞菌MB03菌体用PBS洗涤四遍之后所得的悬浮菌体再进行压力破碎后,再以12000r·min-1,4℃离心15min,上清液即为细胞破碎液。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丁香假单胞菌在杀灭线虫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丁香假单胞菌MB03胞外粗蛋白的制备方法是:对丁香假单胞菌MB03菌体制备过程中的发酵上清液中的蛋白进行硫酸铵沉淀,再经过透析除盐,最后得到用于杀灭线虫的丁香假单胞菌MB03胞外粗蛋白,还用作实验生测所需的菌体样品;对发酵上清液中的蛋白进行硫酸铵沉淀时,向发酵上清液中投入硫酸铵的量为发酵上清液重量的0.05%~100%;向丁香假单胞菌MB03菌体制备过程中的发酵上清液中投入硫酸铵的量分为5级:第1级为0.05%~50%,第2级为50%~60%,第3级为60%~70%,第4级为70%~80%,第5级为80%~100%,分别得到5种不同的丁香假单胞菌MB03胞外粗蛋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丁香假单胞菌在杀灭线虫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丁香假单胞菌MB03胞内粗蛋白的制备方法是:对细胞破碎液中的蛋白进行硫酸铵沉淀,再经过透析除盐,最后得到用于杀灭线虫的丁香假单胞菌MB03胞内粗蛋白;对细胞破碎液中的蛋白进行硫酸铵沉淀时,向细胞破碎液中投入硫酸铵的量为细胞破碎液重量的0.05%~100%。
6.一种丁香假单胞菌作为线虫防治的资源和机制研究的应用,其特征在于,丁香假单胞菌分类命名为丁香假单胞菌MB03(Pseudomonas syringae MB03),保藏日期为:2014年4月2日,保藏单位为: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地址:武汉市武昌珞珈山武汉大学,保藏中心保藏编号:CCTCC NO:M 2014114,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包括:在LB固体培养基上菌落突起,呈乳白色,菌体镜检呈杆状,为革兰氏阴性菌;以杀灭秀丽隐杆线虫和南方根结线虫的因子丁香假单胞菌MB03胞外粗蛋白和胞内粗蛋白用于分子基因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农业大学,未经华中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9980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