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预浸料的制备方法及其使用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98133.4 | 申请日: | 2014-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8256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发明(设计)人: | 杨桂生;朱振宇;邢明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辽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70/40 | 分类号: | B29C70/40;B29C70/54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吴林松 |
地址: | 124101 辽宁省盘锦市***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续 纤维 增强 塑性 树脂 预浸料 制备 方法 及其 使用 装置 | ||
1.一种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预浸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玻纤从纱架单元(1)引出进入展丝单元(2),通过张力辊进行展丝后进入到复合单元(3),在复合单元(3)中与双侧喷料涂覆模头喷出的热塑性树脂结合,热塑性树脂在凝固前进入成型单元(4)被两个钢辊进行辊压成型,最后进入收卷单元(5),切割收卷得到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预浸料;
所述的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预浸料的制备方法所使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纱架单元(1)、展丝单元(2)、复合单元(3)、成型单元(4)和收卷单元(5);
所述纱架单元(1)、所述展丝单元(2)、所述复合单元(3)、所述成型单元(4)和所述收卷单元(5)依次连接;
所述复合单元(3)包含左喷料涂覆模头(31)和右喷料涂覆模头(32),所述左喷料涂覆模头(31)和所述右喷料涂覆模头(32)均含有上出料口(33)和下出料口(34);
所述上出料口(33)和所述下出料口(34)上下交错,左右部分重叠,玻纤经过所述上出料口(33)和所述下出料口(34)形成S型;
所述左喷料涂覆模头(31)和所述右喷料涂覆模头(32)上均含有增压泵(35),用于保证所述上出料口(33)和所述下出料口(34)出料均一,具有的压力为1~3MP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预浸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纤为玻璃纤维、芳纶纤维或玄武岩纤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预浸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塑性树脂为聚丙烯树脂或聚乙烯树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预浸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预浸料中玻纤的质量百分含量为30~70%,热塑性树脂的质量百分含量为30~70%。
5.一种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预浸料的制备方法所使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纱架单元(1)、展丝单元(2)、复合单元(3)、成型单元(4)和收卷单元(5),所述纱架单元(1)、所述展丝单元(2)、所述复合单元(3)、所述成型单元(4)和所述收卷单元(5)依次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预浸料的制备方法所使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纱架单元(1)中含有纱架张力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每一卷纱的张力相同以及张力的大小范围为3N~10N。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预浸料的制备方法所使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展丝单元(2)中含有三个转动辊,其中第三个转动辊为槽辊。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预浸料的制备方法所使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出料口(33)和所述下出料口(34)的距离为30cm。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预浸料的制备方法所使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喷料涂覆模头(31)和所述右喷料涂覆模头(32)均包含温度控制装置(36),用于将所述左喷料涂覆模头(31)和所述右喷料涂覆模头(32)整体控制温度在500℃以内。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预浸料的制备方法所使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喷料涂覆模头(31)和所述右喷料涂覆模头(32)的凹槽处之间的距离为5mm。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预浸料的制备方法所使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单元(4)包括两个气压钢辊筒,所述气压钢辊筒内设有用于对钢辊进行水浴加热的水流通道。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预浸料的制备方法所使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卷单元(5)包含裁切设备(51)和收卷设备(52),所述裁切设备(51)和所述收卷设备(52)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辽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辽宁辽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9813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