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三、四配位双核铜[I]配合物蓝绿光材料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97788.X | 申请日: | 2014-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516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陈景林;付星锋;何丽华;温和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F1/08 | 分类号: | C07F1/08;C07F9/50;C09K11/06 |
代理公司: | 赣州凌云专利事务所 36116 | 代理人: | 曾上 |
地址: | 341000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四配位双核铜 配合 蓝绿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光新材料合成技术,特别是涉及具有新型三、四配位双核铜[I]配合物蓝绿光材料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过渡金属发光配合物,由于重原子效应和强的自旋–轨道耦合作用,可充分利用单重态和三重态能量,发光效率大幅提升。当前,发光配合物的金属原子主要集中在第五、六周期,尤其是第VIII族过渡金属,而钌、锇、铱和铂占据目前研究的中心位置。由于第五、六周期的过渡金属(除第一、二副族的少数几种金属外)在地壳中含量稀少,开采困难,因此这类贵金属发光配合物的使用成本较高,并且大规模应用后还会带来原材料紧张的问题。此外,这类贵金属配合物通常均有毒性,尤其钌、锇、铼等金属配合物,因而,这类贵金属配合物发光材料的大规模应用还会带来环境污染及给生产和使用者带来伤害。高使用成本和对环境不友好等缺点使得它们的大规模应用受到极大的限制,因此人们特别期望能在第五、六周期之外找寻到其它可替代的金属元素。
相较于第五、六周期的过渡金属元素,第四周期的金属铜,不仅资源丰富,廉价易得,低毒,而且对环境友好。此外,一价铜配合物还具有常温可见磷光发射性质,其发光峰位可从紫外变化到近红外,涵盖了整个可见光区。资源丰富、价格低廉、发光性质优良及对环境友好等诸多优点使得一价铜发光配合物在发光器件、光学传感、非线性光学材料、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光催化等诸多领域表现出良好的潜在应用。
当前,文献中报道的一价铜发光配合物主要有一价铜金属簇合物和一价铜单核配合物。一价铜金属簇合物由于结构新颖,配位方式多样,光学性质丰富独特等优点,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应用氮杂环多齿螯合配体和有机双膦配体,来控制合成一价铜双核发光配合物的文献报道却很少。
应用5-叔丁基-3-[6-甲基-2-吡啶基]-1,2,4-三氮唑和5-三氟甲基-3-[2-吡啶基]-1,2,4-三氮唑两个氮杂环二齿螯合配体,有机双膦配体选作辅助配体,设计合成一价铜配合物发光材料及其合成方法,目前尚未有公开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具有新型三、四配位双核铜[I]配合物蓝绿光材料;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具有新型三、四配位双核铜[I]配合物蓝绿光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技术方案:新型三、四配位双核铜[I]配合物蓝绿光材料,即:高氯酸根·[5-叔丁基-3-[6-甲基-2-吡啶基]-1,2,4-三氮唑]·二[双[二苯基磷]甲烷]合二铜[I]配合物,其分子式为:C62H60Cl2Cu2N4O8P4,分子量为:1311.1,分子结构为:
新型三、四配位双核铜[I]配合物蓝绿光材料,即:高氯酸根·[5-三氟甲基-3-[2-吡啶基]-1,2,4-三氮唑]·二[双[二苯基磷]甲烷]合二铜[I]配合物,分子式为:C58H48ClCu2F3N4O4P4,分子量为:1208.5,其分子结构为:
制备新型三、四配位双核铜[I]配合物蓝绿光材料的方法之一:
在氩气氛下,等摩尔的[Cu[MeCN]4][ClO4]、双[二苯基磷]甲烷[简称dppm]、5-叔丁基-3-[6-甲基-2-吡啶基]-1,2,4-三氮唑[简称bmptzH]或5-三氟甲基-3-[2-吡啶基]-1,2,4-三氮唑[简称fptzH]在二氯甲烷中常温搅拌反应3-5小时,后在旋转蒸发仪上将溶剂蒸干,用体积比为2:1:15的二氯甲烷-甲醇-乙醚混合溶剂进行重结晶,过滤重结晶得到的晶态产物,用乙醚洗涤3-4次,真空干燥后得到一米白色固态产物——高氯酸根·[5-叔丁基-3-[6-甲基-2-吡啶基]-1,2,4-三氮唑]·二[双[二苯基磷]甲烷]合二铜[I]配合物。
制备新型三、四配位双核铜[I]配合物蓝绿光材料的方法之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理工大学,未经江西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9778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