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陶瓷釉料纳米孔隙水溶液添加剂的制备和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97718.4 | 申请日: | 2014-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514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谢文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博创生化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41/86 | 分类号: | C04B41/86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傅家强 |
地址: | 362500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陶瓷 釉料 纳米 孔隙 水溶液 添加剂 制备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陶瓷釉料纳米孔隙水溶液添加剂的制备方法,特别是利用纳米孔隙材料制备陶瓷釉添加剂的备制方法,本发明还涉及这种添加剂的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所谓功能性的陶瓷多以具有均匀分布的微孔、体积密度小的多孔陶瓷,即在陶瓷原料中添加其它物质如:氮化物、硼化物、碳化物、硅化物及氧化物等等,都可以使生产的陶瓷具备有一定的功能性,各家均有其制作的特殊原料配方与方法;也有在陶瓷釉料中添加纳米级材料粉末,以制得具有纳米结构釉面的日用陶瓷,如专利号为02115404.X的中国专利公开的永久性自洁净纳米陶瓷釉,是通过在普通釉料中添加纳米级材料粉末,使陶瓷釉面具有纳米结构,从而使陶瓷釉面具有疏水和永久自洁净功能,然而该专利技术仅是二维纳米的应用,相对于三维纳米仍有缺陷和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陶瓷釉料纳米孔隙水溶液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通过纳米孔隙材料具高催化及吸附效应的特性作用,使陶瓷产品具易洁、抗菌、水分子团簇变小、高效率吸附、催化等功能,不需要特别的技术就可以增加陶瓷产品的附加价值,有利于具体实现运用天然原料环保与人体保健的多重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陶瓷釉料纳米孔隙水溶液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水蒸汽通过孔隙尺寸小于100纳米的纳米孔隙材料颗粒,经冷凝后取得的水溶液即为纳米孔隙水溶液添加剂,所述纳米孔隙材料颗粒包括SiO2、TiO2、Al2O3、Fe2O3和沸石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纳米孔隙材料颗粒包括SiO2、TiO2、Al2O3、Fe2O3和沸石,重量比为:0.65:0.08~0.12:0.04~0.06:0.08~0.12:0.08~0.12。
进一步的,所述纳米孔隙材料颗粒包括SiO2、TiO2、Al2O3、Fe2O3和沸石,重量比为:0.65:0.10:0.05:0.10:0.10。
进一步的,以150℃以上的水蒸气通过孔隙尺寸小于100的纳米孔隙材料颗粒,经冷凝后取得的水溶液。
一种陶瓷釉料纳米孔隙水溶液添加剂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釉料中添加重量百分比为20~50%的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纳米孔隙水溶液添加剂,混合搅拌均匀;
(2)、将添加有纳米孔隙水溶液添加剂的釉料施加在陶瓷胚体上,经过窑炉烧制成具有纳米孔隙材料功能效用的功能性陶瓷。
进一步的,步骤(2)为将添加有纳米孔隙水溶液添加剂的釉料施加在陶瓷容器胚体的内壁。
进一步的,步骤(2)的窑炉烧成温度为880℃~1380℃。
进一步的,所述陶瓷坯体由普通陶瓷坯料和经过蒸气后的纳米孔隙材料颗粒余渣混合配制而成,混合重量比为:1:0.1~0.4。
进一步的,所述陶瓷坯体由经过蒸气后的纳米孔隙材料颗粒余渣、碳酸钙、普通陶瓷坯料混合配制而成,混合重量比为0.15:0.05~0.10:0.80~1。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较之已有技术而言,本发明充分利用氧化物等原料以溶胶-凝胶法、微影蚀刻、离子束等方法制得粒径2-5mm的纳米孔隙材料颗粒,纳米孔隙材料颗粒的孔隙尺寸在50-100纳米,150℃以上的蒸汽通过纳米孔隙材料颗粒的过程中,纳米孔隙材料在高温分子间撞击下会产生三维纳米级颗粒,并将部分三维纳米级颗粒转移到蒸汽中,以蒸汽冷凝后的冷凝水溶液做为陶瓷釉料的添加剂,以陶瓷为载体具体展现纳米孔隙材料具高催化及吸附效应的特性作用,使陶瓷产品具易洁、抗菌、水分子团簇变小、高效率吸附、催化等功能。陶瓷业界可以直接使用于没有上釉的陶瓷半成品陶胚上,使之具有特殊功能的陶瓷器皿,提高了附加价值与市场竞争力而且有利于实现环境保护与人体保健的双重目的。经过本方法制造的陶瓷器皿具有的性能如下:陶瓷产品具易洁、抗菌、水分子团簇变小、高效率吸附、催化等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博创生化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福建省博创生化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9771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齿轮箱轴端密封回油结构
- 下一篇:一种高效逆叉流自身预热低NOX燃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