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来水用安全阀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97101.2 | 申请日: | 2014-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681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刘平;胡然;朱允龙;唐瑶;余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平 |
主分类号: | F16K21/04 | 分类号: | F16K21/04;F16K3/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50005 贵州省贵阳***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来水 安全阀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全阀,特别是一种自来水安全阀。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停水的情况,在停水时通常会将自来水龙头打开,以便在恢复送水能及时知晓,但常常忘记关闭水龙头。当自来水公司恢复送水之后,如果恰好家中无人,就会使大量自来水白白流失,浪费宝贵的水资源,严重的还会造成家中被水淹,造成极大的经济和财产损失。也有通过电控实现停水自动关闭的电控安全阀,电控安全阀由于要依靠电力,存在以下缺点:1、安装、使用不方便;2、有安全方面隐患;3、相应的电动机构使得其体积较大。由于以上原因,几乎没有家庭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自来水用安全阀,该安全阀可在停水以及恢复送水时自动进入(或保持)关闭状态,防止自来水流失,具有安装和使用方便、可靠性高、体积小的特点,从而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来水用安全阀,其构成包括阀体和阀盖,在所述的阀体下端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在阀体中装有滑阀和阀体内套;在阀体上部装有提升机构和紧定套筒,在紧定套筒上设有凹槽;在提升机构上装有导向杆和推力弹簧,导向杆连接凹槽;提升机构的下端通过连接装置连接滑阀;在阀体与阀体内套之间装有密封圈,在阀体与滑阀之间装有密封圈,在滑阀与阀体内套之间也装有密封圈;在所述的阀体内套上可以设置导流槽,导流槽的一端连通阀体内腔,另一端装有膨胀型密封圈。
上述的自来水用安全阀,在所述的阀体上还可以安装磁铁。
前述的自来水用安全阀,所述的凹槽设计为L形,凹槽的前半段坡度较小,后半段坡度较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在停水时自动进入或保持关闭状态,即便自来水公司重新供水,也可自动保持关闭状态,水不会流出来,有效的防止自来水用户在忘记关水龙头的情况下,造成自来水的流失及其导致的水资源浪费和经济损失。本发明为纯机械机构,结构简单,无需使用电力,具有安装、使用方便,安全和可靠性高,体积小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所示,包括阀体1和阀盖2,在阀体1的下端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进水口3和出水口4,在1中装有滑阀5和阀体内套6;在阀体1上部装有提升机构7和紧定套筒8,在紧定套筒8上设有凹槽9;在提升机构7上装有导向杆10和推力弹簧11,导向杆10连接凹槽9。提升机构7本质是凸轮机构,在其水平旋转的同时产生垂直提升力。在本发明中是通过导向杆10在紧定套筒8上的凹槽9内运动实现该功能。为减小启动力,凹槽9设计为L形,总体分为两段,凹槽9的前半段坡度较小,比较平缓,后半段坡度较大,比较陡。提升机构7的下端通过连接装置12连接滑阀5。为增强密封性,防止自来水通过滑阀5和阀体内套6以及进水口3和出水口4阻断口间的缝隙渗透到其它腔体,在阀体1与阀体内套6之间,以及在阀体1与滑阀5之间,滑阀5与阀体内套6之间使用了4个密封圈13,并且在阀体内套6上设有导流槽14,导流槽14的一端连通阀体1内腔,导流槽14的另一端装有膨胀型密封圈15。其优势在于:在停水时,膨胀型密封圈15不受水压的作用,此时其对滑阀5产生的压力较小(相对滑动时摩擦力较小),有助于滑阀5的回位;在恢复送水后,该膨胀型密封圈15将受到经由导流槽14过来的水压作用而向内收缩,使得其与滑阀5的压力增大,有助于增强此时的密封效果。为保证停水时滑阀5能够克服来自于膨胀型密封圈15的摩擦力而下滑至下极限位,需要考虑滑阀5的重量设计和膨胀密封圈15的设计来保证。为加强滑阀5的阻隔作用,在阀体1上还装有永久磁铁16。为保证恢复送水后,进水口3和出水口4不会通过滑阀5与阀体1的缝隙而沟通,一方面通过阀体1与滑阀5之间的密封圈13来保证,另一个方面通过增加滑阀5对阻断口的压力(即滑阀5的重量、磁铁16的作用力、自来水对滑阀5上端面压力)来保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平,未经刘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971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