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漏油检测结构的液压缸无效
申请号: | 201410196306.9 | 申请日: | 2014-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060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中;刘兵;李晓光;张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优瑞纳斯液压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B15/20 | 分类号: | F15B15/20;F15B19/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杰盈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2207 | 代理人: | 朱红星 |
地址: | 300385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漏油 检测 结构 液压缸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制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具有漏油检测结构的液压缸。
背景技术
在液压缸使用过程中,由于使用的工况和密封寿命问题以及其他各种未知原因,液压缸经常会有漏油现象发生,漏油会影响液压缸和液压系统的正常工作,初期少量漏油不容易被发现。而一旦液压油箱内的液压油漏完停泵,生产就会中断,严重的会造成生产事故。因此,如何在短时间内检测出漏油现象,是液压缸使用过程中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具有漏油检测结构的液压缸,能及时发现漏油状况,减少漏油对液压缸和液压系统产生的危害。
本发明为解决这一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的具有漏油检测结构的液压缸,包括缸头和缸筒,以及设置在缸筒内的活塞杆,连接在缸头端部的压盖;压盖的上下两侧各形成有一个泄油槽,泄油槽从压盖的内周壁贯穿至外周壁,并与缸筒上形成的螺纹孔连通;缸筒上侧的螺纹孔内连接有锥堵,缸筒下侧设置有漏油检测结构;漏油检测结构包括物质传感器和连接在物质传感器前端的铰接接头体,铰接接头体的前端通过铰接螺栓连接在缸筒下侧的螺纹孔上,物质传感器的出线端连接至液压缸的电气部分。
所述的铰接接头体内部空心,空心部分前端与铰接螺栓连接处为感应面,物质传感器的前端面与感应面之间的距离大于60mm。
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为:
本发明的液压缸增设了漏油检测结构,采用物质感应器,能远距离迅速检测漏油,使工作人员及时查找原因,采取相应措施,以避免事故和损失。结构简单,主要采用螺纹联接,不需要精密配合,要求制造精度低。该结构可拆卸和更换,维护方便。该漏油检测结构具有独立性和通用性,适于各种液压系统的漏油检测,使用方便。缸筒上侧的锥堵可以打开,通泄油管路,避免环境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具有漏油检测结构的液压缸的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漏油检测结构的立体图;
图中主要部件标号说明:
1:防尘圈 2:锥堵
3:压盖 4:轴套
5:泛塞封 6:缸头
7:挡圈 8:O形圈
9:导向带 10:杆用Y形圈
11:管接头 12:组合垫
13:出线端 14:铰接螺栓
15:铰接接头体 16:物质传感器
17:过渡接头 18:活塞杆
19:缸筒 20:泄油槽
21:感应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附图中与现有技术相同的部件采用了相同的标号。下述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
图1是本发明的具有漏油检测结构的液压缸的剖视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具有漏油检测结构的液压缸,包括缸头6和缸筒19,以及设置在缸筒19内的活塞杆18,连接在缸头6端部的压盖3。压盖3的内周壁前端部设置有防尘圈1,后部设置有轴套4。防尘圈1和轴套4均套接在活塞杆18上。缸头6内侧与压盖3连接处设置有泛塞封5,泛塞封5后方依次设置有导向带9和杆用Y形圈10。缸头6外侧设置有挡圈7和O形圈8。缸筒19上侧连接有管接头11。
压盖3的上下两侧各形成有一个泄油槽20,泄油槽20从压盖的内周壁贯穿至外周壁,并与缸筒上形成的螺纹孔连通。缸筒19上侧的螺纹孔内连接有锥堵2,锥堵2可以打开,通泄油管路,避免环境污染。
缸筒19下侧设置有漏油检测结构。漏油检测结构包括物质传感器16和连接在物质传感器前端的铰接接头体15。铰接接头体15的前端通过铰接螺栓14连接在缸筒19下侧的螺纹孔上,铰接接头体15与铰接螺栓14连接处的上下两个外侧均设置有组合垫12。物质传感器16的后端连接有过渡接头17,物质传感器16的出线端13从过渡接头17内伸出,连接至液压缸的电气部分。
铰接接头体15内部空心,空心部分前端与铰接螺栓14连接处为感应面,物质传感器的前端面与感应面之间的距离大于60mm。
本发明的具有漏油检测结构的液压缸的安装方法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优瑞纳斯液压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天津优瑞纳斯液压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9630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