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便携组合式电机装配工装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195341.9 | 申请日: | 2014-05-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730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 发明(设计)人: | 邓为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航空电气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K15/00 | 分类号: | H02K15/00 |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陈星 |
| 地址: | 713107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 组合式 电机 装配 工装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机的装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携组合式电机装配工装,用于提高装配效率。
背景技术
现有的航空直流发电机装配过程中,为确保装配质量及装配精度,在“换向器端轴承装配、电枢装配、传动端轴承装配”三道装配工序需要使用“手动压床、压头、支座”等辅助工艺装备来完成。
现有的电机装配辅助工艺装备使用示意图见图1~图3所示。三道工序需按顺序进行:
首先,如图1所示,先将电机的端盖7置于换向器端支座3上,然后整体放在手动压床1的平台上,使用换向器端轴承压头2,在手动压床1的作用下,换向器端轴承压头2将轴承压入到合格位置,完成第一步装配。
接下来,将上步形成的端盖组件和电机定子8用螺钉装配在一起,然后如图2所示,将组件倒转过来,置于电枢支座4上,把电枢9置于定子内腔,在手动压床1的作用下,压床将力传递给电枢,将电枢压入到合格位置,完成第二步装配。
最后,如图3所示,在第二步的基础上,配以传动端轴承压头5,在手动压床1的作用下,传动端轴承压头5将力传递给传动端轴承10,将传动端轴承压入到合格位置,完成第三步装配。
上述现有的电机装配辅助工装存在以下缺点:
a)手动压床体积大、总体高度近2米、重量约3吨,移动十分困难,因此只能在固定位置(指安装有手动压床的地方)使用,使用灵活性较差;
b)除手动压床之外的两件支座和两件压头整体重量也较大,总重量达到20.5Kg。不利于外场携带。
因部队现场没有配备手动压床类设备,而承制厂的手动压床以及辅助工装因体积、重量问题不可能转运到部队现场,使得在部队的故障产品必须返厂修理,造成产品维修周期延长、经济浪费,影响部队飞机的出勤率。
发明内容
技术方案
本发明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便携组合式电机装配工装,要求重量轻、灵活性好、便于携带,以解决现有电机装配工装笨重、灵活性差、不可携带的缺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便携组合式电机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落子架、一对拉杆、换向器端轴承压头、垫块、底板、一对支撑杆以及传动端轴承压头;所述落子架由横梁、螺杆以及螺杆压头组成;螺杆穿过横梁中部且与横梁螺纹配合,螺杆压头固定在螺杆一端,螺杆压头与螺杆同轴,螺杆另一端固定有转动手柄;所述拉杆一端侧面开有与落子架横梁端部配合条形孔,另一端为“L”型托架结构;支撑杆一端侧面开有与落子架横梁端部配合条形孔,另一端为与底板配合的螺纹结构;换向器端轴承压头和传动端轴承压头均为中空结构;垫块为圆形结构,其直径比换向器端轴承的外环直径小,比换向器端轴承的内环直径大;
当装配换向器端轴承时,一对拉杆分别安装在落子架横梁两端,拉杆下端托住待装配电机的端盖;换向器端轴承压头处于待装配电机的换向器端轴承与落子架螺杆压头之间,且待装配电机的换向器端轴承、落子架螺杆压头、换向器端轴承压头三者同轴;
当装配电枢时,一对支撑杆分别安装在落子架横梁两端,支撑杆下端与底板螺纹固定配合,底板上固定放置垫块;待装配电机放置在底板上,且垫块支撑待装配电机换向器端轴承的内环;
当装配传动端轴承时,一对支撑杆分别安装在落子架横梁两端,支撑杆下端与底板螺纹固定配合,底板上固定放置垫块;待装配电机放置在底板上,且垫块支撑待装配电机换向器端轴承的内环;传动端轴承压头处于待装配电机的传动端轴承与落子架螺杆压头之间,且待装配电机的传动端轴承、落子架螺杆压头、传动端轴承压头三者同轴。
有益效果
本发明采用落子架作为加力机构,相比与传统的手动压床体积大大减小、重量轻(8.86Kg)、便于携带,而且采用螺旋加力能够满足电机装配要求;此外本发明中采用多组拉杆、支撑杆、以及底板作为配合组件,实现了外场装配过程中电机的定位约束,而且这些配合组件采用模块结构,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进一步的,本发明中的换向器端压头和传动端轴承压头采用空心结构,在减轻重量的同时结构强度能够满足装配要求。
相比于传统的将电机返厂修理存在费事费力(一般周期约为1~2月)的问题,采用本发明后,操作工人携带本工装赴外场,直接进行电机的售后服务工作,返修周期约为2天,减轻了厂内返修工作的压力,确保了使用方的出勤率。
附图说明
图1:现有技术中换向器端轴承装配示意图;
图2:现有技术中电枢装配示意图;
图3:现有技术中传动端轴承装配示意图;
图4:落子架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航空电气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陕西航空电气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9534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黑板擦装置
- 下一篇:用于提高光纤端面与炮筒贴合强度的装置及其装配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