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负压滤膜微生物采样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94515.X | 申请日: | 2014-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660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谭苗苗;张子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联合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M1/26 | 分类号: | C12M1/26 |
代理公司: | 北京驰纳智财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7 | 代理人: | 孙海波 |
地址: | 10010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滤 微生物 采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采样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负压滤膜微生物采样器。
背景技术
按照不同的采样原理,常用的空气微生物采样器分为六类:1)撞击式采样器,其中包括固体式、液体式和气液混合式;2)沉降式采样器,其中包括自然沉降式和热力沉降式;3)过滤式采样器,其中包括可溶性滤膜采样和不可溶性滤膜采样;4)静电吸附采样器;5)气旋式采样器6)离心撞击式采样器。对比这六类采样器,过滤式采样器的体积相对较小,但采样过程需要依靠外接气泵来实现空气的收集和过滤,结构松散且和很难实现轻量化。
申请号为CN201010517630.8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微型个人空气微生物采样器,它主要是由:气路部分(1)、电源部分(2)和信号处理部分(3)和机械部分(4)所构成;所述气路部分的采样头采用了微孔滤膜装置,且滤膜位于微孔滤膜装置的内部。本发明主要解决了目前的采样器仅使用交流供电而导致体积大、重量重,工作人员携带起来很不方便,采样地点和环境受到很大限制的问题。该空气微生物采样器虽然具有易携带、体积小、重量轻等特点,但是其进气口只有一个,采集效率较低。另外,该空气微生物采样器的进气口与出气口垂直相交,进气口又大于出气口且进气口与出气口都为一个,此种结构设计并不合理,不利于空气的流通。另外,空气中的微生物容易粘连在采样器的内壁上容易改变采样器内部空气流速及估计的变化对采样的精确性造成影响。
此外,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微生物采样器由收集装置和气泵构成,结构松散,体积较大,对于狭小空间的适应性或应用于小型环境监测装置等存在很大的缺陷。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与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轻量型和采样效率高的负压滤膜空气微生物采样器。该采样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紧凑和采集效率较高的优点。在污染事故现场或其他自然灾害现场,可广泛应用于小型无人环境侦察机,对空气环境的准确探测。为公共卫生管理机构应对有害生物信息的预防、干预及时提供技术支持。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负压滤膜微生物采样器,包括采样器壳体及安装在壳体上的空气排出装置、微生物采集装置,所述壳体具有十字形四通管结构的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的入口处安装有微生物采集装置,在所述气流通道的交汇处或节点上开设有向外倾斜的开口,在所述开口内的壳体上安装有空气排出装置,气流通道为十字型。提高了空气流动的平稳性。
优选的是,气流通道与气流通道之间的交叉连接处采用斜面过渡。此种设置有利于空气进行排出,提高了该装置的采集精度。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气流通道的截面为正方形。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空气排出装置,包括安装在电机的旋转轴上的风轮及支撑架。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电机的旋转轴通过过盈配合方式与风轮固定连接。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电机固定安装在支撑架的环形安装孔内并置于支撑架上方位于气流通道的外部。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电机通过其上的电机安装孔与环形安装孔之间采用螺纹孔连接。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风轮位于支撑架的下方的气流通道内部并处于气流通道十字交叉口处。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支撑架的两个外耳通过螺钉与气流通道上部的壳体固定连接。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电机为直流电机。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微生物采集装置包括滤网、微孔滤膜和夹紧板。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微孔滤膜贴附在滤网上并通过夹紧板固定安装在气流通道的入口上。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气流通道的入口截面为正方形。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气流通道的入口左右两侧加工有与夹紧板上的双耳法兰相配合的第一双耳法兰。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夹紧板为带有第二双耳法兰的正方形板且正方形板的中心位置上开设有圆形孔。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夹紧板通过第二双耳法兰上的连接孔内的螺栓与气流通道入口上的第一双耳法兰固定连接并将微孔滤膜固定在气流通道的入口处。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气流道的数量为至少两个。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气流通道的内腔为正方形气流通道。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两两相邻的气流通道相互贯通。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开口的四个顶角中心线分别与其相对应的气流通道的中心线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联合大学,未经北京联合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9451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对讲式门铃
- 下一篇:一种光纤照明与无线设备集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