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寻呼消息接收/发送方法及其相关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194023.0 | 申请日: | 2014-05-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010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0 |
| 发明(设计)人: | 沈兴亚;刘仁茂;蒋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夏普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4W4/70 | 分类号: | H04W4/70;H04W68/00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王玮 |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寻呼 消息 接收 发送 方法 及其 相关 设备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用户设备处执行的寻呼消息接收方法,包括:向基站报告所述用户设备的状态信息,所述状态信息包括所述用户设备的覆盖增强相关信息及所述用户设备驻留的小区的信息,所述覆盖增强相关信息包含指示所述用户设备所需覆盖增强等级的信息;从所述基站接收寻呼重复等级配置消息,所述寻呼重复等级配置消息指示所述用户设备的寻呼重复等级;以及从基站接收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寻呼重复等级和/或所述用户设备驻留的小区的信息发送的寻呼消息。本发明还提供了在基站和网络侧设备处执行的相关方法及相关设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高了LTE支持MTC用户设备的资源利用率并改善了频谱/能量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机器间通信的寻呼消息的接收/发送方法以及基站/用户设备。
背景技术
第三代移动通信合作计划组织(3GPP)部署的长期演进项目(LTE) 旨在提供日益多样化的未来移动通信服务,无线蜂窝通信日益成为大众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3GPP LTE的第一版(即Release 8) 中,引入了正交频分多址(OFDMA)和多天线(MIMO)技术。3GPP 的Release10版本经国际电信联盟的评估和测试,正式成为了第四代全球移动通信标准LTE-Advanced。在LTE-Advanced标准中,引入了载波聚合(CA)和中继技术,增强了上行/下行MIMO技术,同时支持异构网络(HetNet)的部署。
为了满足未来家庭设备通信的市场需求和规模庞大的物联网(IOT) 部署,3GPP决定在LTE及其升级版本中引入机器间通信技术(MTC: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将MTC服务由目前的GSM网络支持迁移至LTE网络支持,并定义了若干种新的LTE用户设备(UE:User Equipment)的类型,其一称之为低成本MTC用户设备(Low-costMTC UE),该MTC用户设备在现有LTE网络的所有双工模式中支持MTC服务,并具有这样的性能:1)单接收天线;2)下行和上行最大的传输块大小(TBS:Transport Block Size)为1000比特;3)下行链路数据信道的基带带宽降低为1.4MHz,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带宽与网络侧系统带宽保持一致,上行链路信道带宽以及下行链路的射频部分与现有LTE网络中的MTC用户设备保持一致。还有称之为低复杂性MTC用户设备 (Low-complexity MTC UE)等各种用户设备类型。
MTC是一种不需要人为参与的数据通信服务。大规模的MTC用户设备部署,可以用于安全、跟踪、付账、测量以及消费电子等领域,具体涉及的应用包括视频监控、供货链跟踪、智能电表,远程监控等。MTC 用户设备要求较低的功率消耗,支持较低的数据传输速率和较低的移动性。目前LTE系统主要是针对人与人(H2H)的通信服务。因此,实现 MTC服务的规模竞争优势及应用前景,关键环节在于LTE网络支持 MTC设备能够以低成本,低复杂性的工作。
一些MTC用户设备需要安装在居民楼地下室或者由绝缘箔片、金属护窗或者传统建筑物的厚墙保护的位置,相比较LTE网络中常规设备终端(如手机,平板电脑等),这些设备的空中接口将明显遭受更严重的穿透损失。3GPP决定研究LTE网络向MTC用户设备提供附加20dB覆盖增强服务的方案设计与性能评估,值得注意的是,位于糟糕网络覆盖区域的MTC用户设备具有这样的特点:非常低的数据传输速率,非常宽松的延时要求,以及有限的移动性。针对MTC用户设备特点,LTE 网络可以进一步优化一些信令和/或信道用以支持MTC用户设备。3GPP 要求为新定义的MTC用户设备以及其他运行MTC服务(如,非常宽松的延迟要求)的用户设备提供一定的LTE网络覆盖增强,其中,对于LTE 频分双工(FDD)网络提供15dB的网络覆盖增强。另外,并不是所有的运用MTC服务的用户设备都需要相同网络覆盖增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夏普株式会社,未经夏普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940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