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机载激光雷达的建筑物建模方法和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193508.8 | 申请日: | 2014-05-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696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 发明(设计)人: | 郭庆华;杨鹏;徐光彩;郭彦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数字绿土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S17/89 | 分类号: | G01S17/89;G06F1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庆峰财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7 | 代理人: | 刘元霞 |
| 地址: | 100193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机载 激光雷达 建筑物 建模 方法 装置 | ||
1.一种建筑物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一:将机载LIDAR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在点云数据中将地面点和非地面点分离;
步骤二:在所述非地面点中提取建筑物点云信息;
步骤三:对点云信息进行分割,得到建筑物对象;
步骤四:提取建筑物对象中的建筑物规则边框;
步骤五:将建筑物对象的屋顶点按面片进行分类;
步骤六:根据所述分类结果,建立建筑物模型;
步骤七:显示所建立的模型效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利用射线法对点云信息进行分割,得到相互分隔的建筑物对象,
其中在射线法的分割过程中,采用绘制多边形,利用射线与多边形焦点的特殊性与奇偶性,判断点是否在多边形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进一步包括,基于提取建筑物轮廓线的过程,在提取建筑物轮廓线点的同时,记录了轮廓线点的顺序,
所述提取建筑物轮廓线进一步包括:
将集中得到的凸壳顶点作为建筑物的轮廓线点,将点集投影到XOY平面上,
步骤4.1:确定建筑物的第一个凸壳点,本发明选取点集中x坐标最小的点为凸壳的起始点,若有x坐标相同的点,取y坐标最小的点为凸壳的起始点,
步骤4.2:在搜索下一个轮廓线点时,以水平向左为起始方向,记录起始方向到子点集中点与起始点的连接的线段的夹角,角度最小的点为该子点集的凸壳点,即为建筑物的包围壳点,
步骤4.3:若没有确定子点集,依次扩大扫描范围,直至获取包围壳点,以刚得到的点为中心确定子点集,
步骤4.4:以当前得到的包围壳点与上次得到的包围壳点的连线为起始方向,确定子点集中的凸壳点,作为建筑物轮廓线的点,
步骤4.5:重复步骤4.2-4.4,直到获取所有的边界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围壳进一步通过以下过程获取:
(a)输入建筑物离散点云数据集S;
(b)建立离散点云数据的格网索引;
(c)确定起始点,即左下点A;
(d)以起始点为圆心,1.5-2倍点间距为半径,确定当前范围中点集S1={P1,P2,...,PnS1={P1,P2,...,Pn},其中P1-Pn为)。
(e)从点集S中确定包围壳点P_(B),其中P_(B)∈S1。
(f)以P_(B)当前点,重复步骤c、d和e,确定下一点P_(B)。
(g)直到当前点P_(B)与点A相同,,轮廓线点提取完毕,过程结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五进一步包括:
根据大类点所占比例是否超过设定阈值,将孤立错误类点纠正为大类类型,以优化三角网法向量的分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六进一步包括:
根据分类出的建筑物面片,将各面片拟合出相应的平面方程,
根据已经获取的建筑物规则边界,建立各面片之间以及与规则边界各线段的拓扑关系,
根据拓扑关系求面与面的交线,线与线的交点,
利用计算得到的特征点以及对应的拓扑关系构建出建筑物模型。
7.一种用于建筑物建模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预处理模块,用于对机载LIDAR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在点云数据中将地面点和非地面点分离;
点云信息提取模块,用于在非地面点中提取建筑物点云信息;
分割模块,用于利用射线法对点云信息进行分割,得到相互分隔的建筑物对象;
边框提取模块,用于提取建筑物的规则边框;
屋顶点分类模块,用于将屋顶点按面片进行分类;
模型建立模块,用于根据分类结果建立建筑物模型;
显示模块,用于在openGL中显示所建立的模型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数字绿土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数字绿土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93508.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