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氧水/阳离子树脂体系催化氧化烯烃制邻二醇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93122.7 | 申请日: | 2014-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9220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03 |
发明(设计)人: | 宋国强;张文楠;黄险峰;曹引梅;姚昶旭;罗九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C35/14 | 分类号: | C07C35/14;C07C29/10;B01J31/08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316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氧水 阳离子 树脂 体系 催化 氧化 烯烃 制邻二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邻二醇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属于有机合成领域。
背景技术
邻二醇类化合物(如1,2-环己二醇、1,2-己二醇)作为大量化工产品合成的重要中间体,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聚酯等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而且以1,2-环己二醇为原料,脱氢芳构化制备的邻苯二酚在香料、农药、医药、化学助剂等领域也有广泛应用。目前,国内关于邻二醇化合物的规模化生产较少,其合成路线主要有两种:一是以烯烃为原料的直接氧化法,此方法虽然步骤简单,但存在所需催化剂价格昂贵、有毒且产品收率低等制约工业化发展因素;二是以环氧化合物为原料,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制备邻二醇类化合物,该合成路线很容易实现,但所需成本相当之高。因此,由烯烃为起始原料,在同一体系中,同时催化其环氧化过程和环氧化合物水解过程,制备邻二醇的路线能大大提高反应效率,同时降低生产成本。近年来,随着绿色环保要求的提高,过氧化氢是此类体系最常用的氧化剂,它无毒、反应条件温和,反应过后副产只有水,是一种理想的清洁氧化剂。但过氧化氢作为氧化剂时,氧化活性较低,一般都需要催化剂。因此,选择一种新的催化剂体系使过氧化氢活化,可以使反应条件变得温和,提高反应产物的选择性和收率,为工业化提供有利参考,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其反应式如下:
R1、R2 、R3、R4可相同或不同的选自氢、饱和脂肪基。
本发明邻二醇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按下述步骤进行:
(1)往单口圆底烧瓶中加入烯烃、阳离子交换树脂,搅拌并用恒温油浴锅加热,温度为0-90℃;
(2)根据加入烯烃的用量,用恒压滴液漏斗量取过氧化氢溶液,达到设定温度后缓慢加入反应液,反应0.1-10h;
(3)反应结束后,加入少量Na2S2O3粹灭反应。滤出阳离子交换树脂,用与其摩尔比大于或等于1:1的甲醇清洗,回收。反应液用乙酸乙酯和水萃取后,水相放入冰箱,析出白色晶体,即为邻二醇类化合物,纯度为92%~100%,收率为70%~89%。将回收树脂加入下一批次反应,反应步骤相同。经1-15次重复试验,产品纯度均达到92%~100%,产率均保持在70%~89%。
其中步骤(1)中烯烃与阳离子交换树脂的摩尔比为1:0.1-1:5。
其中步骤(2)中烯烃与过氧化氢溶液的摩尔比为1:0.5-1:30。
其中步骤(1)中所述的烯烃结构式为,R1、R2 、R3、R4可相同或不同的选自氢、饱和脂肪基,包括直链烷烃、支链烷烃、环烷烃及这三种烷烃的组合。
所述树脂为改性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可选自Ag型、Mn型、K型、Ni型、Co型、Fe型、Zr型等,优选Ag型、Mn型。
其中,步骤(1)中所述阳离子交换树脂优选为改性的Ag型、Mn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其制备方法为:将市售Na型阳离子交换树脂用去离子水清洗3遍后装入离子交换柱;配制10%的盐酸溶液,缓慢加入离子交换柱,保持2-3滴/min的流速进行离子交换,重复交换2-3次后,用去离子水冲洗,直至溶液PH=7;分别配制10%的AgNO3溶液和10%的MnCl2溶液,再次缓慢加入离子交换柱,保持2-3滴/min的流速进行离子交换,重复交换2-3次后,用去离子水冲洗,直至溶液PH=7。交换好的Ag型、Mn型阳离子交换树脂烘干后即可使用。
本发明所用试剂及原料均市售可得。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合成邻二醇类化合物的清洁生产方法,该方法无需溶剂,催化剂可回收利用,反应体系温和,环境污染少,试用范围广,生产成本低。经优化反应条件,产品纯度均高于92%,产率可达89%,具有很强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以具体实施方式为限,而是由权利要求加以限定。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大学,未经常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9312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