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电解液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93042.1 | 申请日: | 2014-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565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胡素琴;秦显忠;蔡飞鹏;马烽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M10/0566 | 分类号: | H01M10/0566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崔苗苗 |
地址: | 250014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离子 动力电池 电解液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电解液,属于材料化学及高能电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新型的化学电源,因其具有能量密度大、工作电压高、寿命长以及无环境公害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移动电话等便携式电子产品中。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很大程度上由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和电解液所决定。从锂离子电池材质方面说,影响其安全性能的主要原因有:充电状态下作为负极的石墨化学活性高,与电解液的反应会放出热量;充电状态下正极中过渡金属氧化物具有较强的氧化性,高温下会分解释放出氧,氧继而与电解液发生燃烧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固体电解质中间相SEI膜会在高温下分解,嵌入石墨的Li离子与电解液、黏结剂PVDF发生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当电池材料反应所释放热量的速度大于散热速度时就有可能出现热失控。由于传统锂离子电池采用的电解液主要为易燃的有机溶剂,常用的有机溶剂包括乙烯碳酸酯(EC)、丙烯碳酸酯(PC)、碳酸二甲酯(DEC)等。但是这些有机溶剂都是易燃物质,并且液态电解液存在漏液的危险。因此在滥用条件下,如加热过充、过放、短路、振动、挤压等易导致着火、爆炸乃至人员受伤等事件,以上各原因均与电解液性质有密切的关系。可见,电解液对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传统的有机溶剂电解液具有易燃和易挥发等缺点,使其在动力电池方面的应用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离子液体电解液又称室温熔融盐,它是一类熔点一般认为低于100℃的有机盐。与传统有机液体电解质相比,离子液体电解质突出的优势可归纳为:(1)安全性好,离子液体一般不可燃,可以彻底消除锂离子电池在高功率密度条件下的安全隐患;(2)蒸气压低(接近于零)、环境友好,不会变成蒸气扩散到大气中造成环境污染;(3)稳定性好,电化学窗口较宽,一些离子液体的电化学窗口大于5V;(4)导电性好,离子液体单位体积的导电质点多,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小,电导率高;(5)易于回收,可重复使用。这些优点使得离子液体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正在被人们认可和接受。
然而,离子液体电解质用于锂离子电池也有明显的不足,主要表现为:(1)价格昂贵;(2)虽然电解质的电导率高,但锂离子在其中的迁移数低,电池的倍率充放电性能不佳;(3)作为离子化合物,离子液体对电极粘结剂[聚偏氟乙烯(PVDF)或聚四氟乙烯(PTFE)]的浸润性不好,电池阻抗高。因此,亟需开发价格低廉、性能优异的离子液体电解液体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目前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稳定性差、易挥发性、可燃等导致锂离子电池在安全性、循环性能、倍率性能差的缺陷,而提供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电解液。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电解液,含有季铵氯化物、氢键给体、锂盐电解质、聚乙二醇(PEG)四大组分,季铵氯化物与氢键给体摩尔比为1:1-3.0,锂盐电解质在电解液中的浓度为0.1~3.0mol/L,PEG占电解液总质量的百分比为0.1~90%。
本发明电解液四大组分的比例优选:季铵氯化物与氢键给体摩尔比为1:1-3.0,两者占电解液总质量的百分比25%-50%,PEG占电解液总质量的百分比为50%-75%,锂盐电解质浓度为0.6-1.0mol/L。
上述季铵氯化物为四正丁基氯化铵、四甲基氯化铵、氯化胆碱中的一种或几种,考虑到原料的价格毒性优选氯化胆碱。
所述的氢键给体为尿素、乙酰胺、乙二醇中的一种或多种。考虑到结构优先选用乙酰胺与尿素。
所述的锂盐电解质为锂LiCl、LiPF6、LiClO4、LiBF4、LiAsF6、LiBOB中的一种或多种。该电解液由于对水和空气稳定,具有低黏度、高电导率等优点。为了应用到锂电中,在该类熔盐体系中可优选用与阴离子匹配的LiCl作为电解质。LiCl价廉易得、稳定性高,且LiCl摩尔质量低,达到同等摩尔浓度所需LiCl的重量更少。
所述的PEG由分子量200~10000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未经山东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9304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