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酶和益生菌处理餐厨垃圾生产微生态制剂的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192825.8 申请日: 2014-05-08
公开(公告)号: CN103960480A 公开(公告)日: 2014-08-06
发明(设计)人: 尹春华;韩烨;吕乐;许倩倩;闫海;董雪;刘晓璐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科技大学
主分类号: A23K1/16 分类号: A23K1/16
代理公司: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11237 代理人: 张仲波
地址: 100083***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利用 益生菌 处理 垃圾 生产 生态 制剂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采用脂肪酶和酵母菌及乳酸菌协同处理餐厨垃圾生产微生态制剂的方法,此方法对于解决餐厨垃圾的环境污染问题和生产廉价高效的微生态制剂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与前景。

背景技术

餐厨垃圾,俗称泔脚,主要包括餐余垃圾和厨余垃圾,是居民在生活消费过程中产生的生活废物。餐厨垃圾既有严重的危害性又蕴含大量有机资源。一方面,餐厨垃圾含有大量水分,极易腐烂变质,散发恶臭,传播细菌和病毒,是城市环境卫生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另一方面,餐厨垃圾总量大,有机物含量高,富含淀粉、纤维素、蛋白质、脂类和无机盐,是重要的可再生资源。目前中国城市每年产生餐厨垃圾不低于6000万吨,并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呈现快速上升趋势。

目前,餐厨垃圾的处理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和生物法,物理法主要是填埋和焚烧。将餐厨垃圾直接填埋处理不但需要占用大量土地资源,而且易产生渗滤液和填埋气体而造成二次污染。餐厨垃圾含水量高,焚烧处理难度大,而且会产生二噁英等强致癌物。生物处理法则主要依靠微生物的作用将餐厨垃圾转化为微生物肥料、蛋白饲料、乙醇、沼气或生物柴油等,是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的主要发展趋势。但目前这些生物方法大都采用比较单一的微生物菌剂,只能利用餐厨垃圾中部分营养成分,而且会带来废渣废液等二次污染。中国发明专利ZL201010530536.6采用9种益生菌将餐厨垃圾转化为微生态制剂,是一种全新有效的餐厨垃圾处理方法。但该专利使用的微生物菌剂种类多,菌剂的制备复杂。本技术采用脂肪酶和两种益生菌-酵母菌和乳酸菌协同处理餐厨垃圾,利用脂肪酶充分彻底的分解餐厨垃圾里微生物不易利用的油和脂肪,为益生菌的生长提供养分,而且酵母菌和乳酸菌共培养发酵具有良好的协同效应,这样可以充分利用餐厨垃圾里的全部营养成分,合成高效廉价的微生态制剂。

微生态制剂指运用微生态原理将从动物体内分离的益生菌,经特殊工艺培养成的活菌制剂,又称为微生物饲料添加剂。2002年EFFCA(欧洲食品与饲料菌种协会)给出了最新定义“益生菌是活的微生物,通过摄入可对宿主产生一种或多种特殊且经论证功能性健康益处”。因为微生态制剂能够促进动物生长,提高肉、蛋和奶品质并唯一有望取代抗生素,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与应用的热点和前沿。

发明内容

目前,餐厨垃圾的处理方法不能充分回收其有机质资源,而且会带来废液废渣等二次污染。中国发明专利ZL201010530536.6开发出了多种益生菌混合处理餐厨垃圾生产微生态制剂的方法,虽能较充分的利用餐厨垃圾的营养成分,但菌剂复杂,制备难度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采用脂肪酶和益生菌协同处理餐厨垃圾,充分利用餐厨垃圾里全部营养成分生产微生态制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首先将粉碎后的餐厨垃圾加入转鼓式固体发酵罐中,100℃在线灭菌30min,待温度降到28-37℃后,用Na2CO3调节餐厨垃圾pH至6-7,随后加入脂肪酶和酵母菌及乳酸菌液体菌剂,搅拌均匀。在温度28-37℃培养48-92小时:前24-48小时好氧发酵;后24-48小时密闭厌氧发酵。发酵完毕之后50℃干燥即可得到高活菌量微生态制剂。

按质量百分比,饲用脂肪酶的加入量为餐厨垃圾的0.1%-0.5%,酵母菌和乳酸菌液体菌剂的加入量分别为餐厨垃圾的0.2%-1%。

本专利的优点在于:(1)脂肪酶能充分彻底的分解微生物不易直接利用的餐厨垃圾里的油和脂肪,为益生菌的生长提供了碳源;(2)益生菌组成包括乳酸菌和酵母菌两种益生菌,共培养发酵餐厨垃圾过程中有很好的协同效应:酵母菌能产生多种维生素,乙醇,多种氨基酸,有助于乳酸菌的生长,而乳酸菌代谢能产生乳酸从而影响发酵pH,促进酵母菌的生长。脂肪酶和两种益生菌协同可以充分利用餐厨垃圾里的营养成分,生产高效廉价的微生态制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9282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