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酸性废水处理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92346.6 | 申请日: | 2014-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585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24 |
发明(设计)人: | 谢朝晖;侯郊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2F103/16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3100 | 代理人: | 徐玲菊 |
地址: | 650000 ***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酸性 废水处理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酸性废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铅锌冶炼厂酸性废水处理的传统工艺一般均采用两段石灰铁盐法,生产管理过程中存在以下几点不足:(1)浓密机底流出口原设计为手动阀门,不能实现系统自动,造成大量的人工浪费;(2)原设计中一段浓密机底流没有设计回流管,重金属在一段浓密机出水已基本趋于达标,二段工艺进水在达标与不达标界限内,二段浓密机处理效果不明显,导致出水不合格;(3)原设计中石灰乳制备产生的石灰渣和石胆直接用车拉入渣库,造成周围环境差,同时,渣库内堆存量增大;(4)原设计各中和槽石灰乳等投加管均仅设置自动(气动)控制阀门,不利于正常运行与使用;(5)原设计各氧化槽采用普通复氧搅拌机,复氧效果不太理想。因此,如何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是水处理技术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酸性废水处理系统及方法,该系统针对浓密机底流出口设计为手动阀门,全部增设电动阀门实现自动排泥,减少劳动力以实现自动化;并在各中和槽石灰乳等物料投加管均增设手动控制阀,提高日常生产管理工作的灵活性;且针对一段浓密机底流没有设计回流管,增加一段浓密池底流回流管,回流到一、二级中和槽,不仅起到晶核的作用,回流污泥还可增加二段浑浊度,达到整个系统的最优处理效果;同时,向各氧化槽引入低压风管,提高复氧效率。在酸性处理方法中,本发明将酸性废水处理方法中石灰乳制备产生的石灰渣和石胆直接进入球磨机与石灰石一起制成石灰石粉浆回用于污酸预处理,既是对废物的综合利用,又环保。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酸性废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相连接的酸性废水调节池、提升泵、一段一级中和槽、一段氧化槽、一段二级中和槽、絮凝槽、一段斜板浓密机、二段一级中和槽、二段氧化槽、二段二级中和槽、絮凝槽、二段斜板浓密机、机械加速澄清池和清水池,所述的一段斜板浓密机通过第二污泥回流泵分别与一段一级中和槽和二段一级中和槽连接,所述的一段斜板浓密机还通过底流输送泵与压滤机相连接,所述的二段斜板浓密机通过第三污泥回流泵与一段一级中和槽相连接,所述的机械加速澄清池通过第一污泥回流泵与一段一级中和槽相连接。
所述的一段斜板浓密机和二段斜板浓密机的底流出口阀门增设电动阀门。
所述的一段一级中和槽、一段二级中和槽、二段一级中和槽和二段二级中和槽中的物料投加管上增设手动控制阀。
所述的一段氧化槽和二段氧化槽中的搅拌机底部设有低压风管。
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的低压风管位于距搅拌机叶轮中心线0.5m处。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上述的酸性废水系统的酸性废水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石灰乳的制备:将生石灰投入石灰消和机,按质量百分比浓度10%的标准加水将其配制成石灰乳,制备过程中产生的石灰渣和石胆送到石灰石粉浆制备工段制成石灰石粉浆,供污酸和废电解液处理系统使用;
步骤(2),湿法车间酸性废水进入酸性废水调节池,酸性废水处理采用二段石灰-铁盐法,首先将酸性废水调节池里的酸性废水由提升泵扬入一段一级中和槽,然后向一段一级中和槽投加石灰乳进行中和至pH为6-8,并向其中投入铁盐,调节Fe/As比值为4-6,以去除污水中的As、F及Cu、Zn等重金属离子,同时加入与酸性废水质量相同的回流污泥,控制总回流比为1:1,并加入消泡剂至消除剧烈反应引起的泡沫;其中,铁盐既起到絮凝剂的作用,又能有效形成砷酸铁沉淀除砷,消泡剂能有效消除剧烈反应引起的泡沫,回流污泥起到晶核的作用,有效提高一段一级中和槽内的絮凝反应效果;接着从一段一级中和槽出水进入一段氧化槽,采用厂区压缩空气进行氧化,机械搅拌,将3价砷氧化成5价砷,2价铁氧化成3价铁后,一段氧化槽出水进入一段二级中和槽,同时投加石灰乳形成砷酸铁及砷酸钙沉淀,一段二级中和槽出水进入一段絮凝槽,并投加PAM、磷酸三钠、重金属捕捉剂和阻垢剂,其中,PAM的投加量为5-10mg/L,磷酸三钠的作用是强化除Cd,投加量为5-15mg/L,重金属捕捉剂的作用为进一步去除各种重金属成分,投加量为5-20mg/L,阻垢剂的投加量为5-20mg/L,待在絮凝槽内形成明显的絮体后,一段絮凝槽出水进入一段斜板浓密机中以去除不溶物质,不溶物质中重金属矿渣经底流输送泵进入压滤机脱水后外运堆放,压滤机产生的滤液返回酸性废水调节池,不溶物质中的回流污泥经第二污泥回流泵分别进入一段一级中和槽和二段一级中和槽使用;通过第一段的流程后,可去除绝大部分的Cu、Zn和80wt%以上的A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股份公司,未经昆明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9234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