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肌红蛋白Myo的新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92073.5 | 申请日: | 2014-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694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田帅帅;李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田帅帅;李涛 |
主分类号: | G01N33/44 | 分类号: | G01N33/44;G01N21/33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李蕊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肌红蛋白 myo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细胞因子科研领域。
背景技术
细胞因子具有调节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血细胞生成、细胞生长以及损伤组织修复等多种功能,对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有重要的作用。然而体内细胞因子过多时,可引起病理性反应。因此,清除异常升高的细胞因子已成为医学研究和产品开发的重要课题。
目前,细胞因子已经用于科研实验。但是由于市面上所售的细胞因子价格昂贵,对于需要批量使用来进行细胞因子相关的科研实验,将会给研究机构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因此,寻找到合适的细胞因子类似物来进行各项试验检测,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肌红蛋白Myo的新用途。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肌红蛋白Myo在HB-H-7树脂体外静态吸附试验中的应用。
优选的,上述肌红蛋白Myo在HB-H-7树脂体外静态吸附试验中进行应用的具体方法如下:
(1)配置0.2-1.0mg/ml的肌红蛋白Myo的蛋白质溶液,
(2)按HB-H-7树脂与蛋白质溶液的体积比为1:8-1:10的比例加入步骤(1)中蛋白质溶液,置于恒温水浴振荡器中避光振荡。
优选的,上述肌红蛋白Myo在HB-H-7树脂体外静态吸附试验中进行应用的具体方法如下:
(1)配置0.2mg/ml的肌红蛋白Myo的蛋白质溶液,
(2)按HB-H-7树脂与蛋白质溶液1:10(v/v)的比例加入步骤(1)中蛋白质溶液,置于恒温水浴振荡器中避光振荡。
优选的,上述肌红蛋白Myo的分子量为17.2KD。
上述肌红蛋白Myo可作为细胞因子IL-1、TNF的替代物质应用于HB-H-7树脂体外静态吸附试验中。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上述肌红蛋白Myo在静态吸附实验中的吸附率为79.74%,与HB-H-7树脂对细胞因子IL-1、TNF的静态吸附实验的吸附率60.12%、57.63%基本一致,所述肌红蛋白Myo可作为细胞因子IL-1、TNF的替代物质,用于HB-H-7树脂体外静态吸附试验研究中,大大节省实验成本的同时达到了预期的实验效果,且检测方法简单易行,成功几率大,为后续试验的进行提供了帮助,也为科研实验提供了一种可供参考的新的实验技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HB-H-7树脂对IL-1、TNF的体外静态吸附效果试验。
准确量取10份HB-H-7树脂,每份1ml,按1:10(v/v)的比例加入内毒素阳性病人血浆,置于恒温水浴振荡器中,避光,于37℃下振荡150min。于振荡前后取血浆样本,测定TNF、IL-1浓度,计算吸附率,结果见表1。
吸附率L=(C0-C)/C0×100%式中,C0为吸附前TNF、IL-1的浓度;C为吸附后TNF、IL-1的浓度。
表1HB-H-7树脂对血浆细胞因子的吸附结果
实施例2
HB-H-7树脂对肌红蛋白Myo的体外静态吸附效果试验。
配置0.2mg/ml的肌红蛋白Myo的蛋白质溶液,进行体外静态吸附试验,将水浴振荡吸附的方法定义为静态吸附实验。准确量取10份HB-H-7树脂,每份1ml,按HB-H-7树脂与蛋白质溶液1:10(v/v)的比例加入10ml蛋白质溶液,置于恒温水浴振荡器中,避光,于37℃下振荡150min,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410nm下测定吸附前后蛋白质溶液的吸光度。根据下面的公式计算吸附率:
吸附率L(%)=(A0-A)/A0×100%
式中,A0和A分别为蛋白质吸附前后的吸光度。
实验重复进行了10组实验,数据采用SPSSv13.0软件处理,数据经正态检验,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方差齐性检验,对方差齐性的数据采用t检验,对方差不齐性的数据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实验结果如下表2所示:
表2HB-H-7树脂对Myo的吸附结果
注:*吸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田帅帅;李涛,未经田帅帅;李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9207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砼制品离心成型机
- 下一篇:建材污染物散发率测试装置及其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