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作业场所噪声综合评价方法及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191680.X | 申请日: | 2014-05-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274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 发明(设计)人: | 徐禄文;邹岸新;伏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赵荣之 |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作业 场所 噪声 综合 评价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作业场所噪声综合评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作业场所噪声综合评价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噪声污染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它不仅影响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而且长时间接触还会损害健康。特别是那些在噪声环境中的作业人员,不仅他们接触噪声的时间较长,噪声强度较大,职业危害程度也越大。因此,除了对噪声源实施必要的治理外,还应加强对噪声作业环境的卫生评价,以便更好地实施对作业人员的健康保护。总体来说,作业场所噪声综合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作业场所噪声分布计算:需要根据作业人员离噪声源的距离进行近场和远场噪声计算;同时还需要考虑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引起的各种衰减;
2.作业点噪声值预测计算:需要考虑不同作业点的背景噪声的影响;
3.作业点噪声值等效计算:需要将作业人员实际噪声接触时间进行日8h/周40h等效噪声接触强度计算;
4.作业人员的接触时间限值计算:需要根据计算得到的等效声级来计算作业人员不能超过规定的工作时限;
5.作业人员在不同作业场所接触噪声限值判断:需要对工作场所分为生产噪声车间和非噪声作业车间进行噪声限值判断;
6.作业人员噪声接触职业危害分级评价:需要根据计算得到的等效声级进行噪声暴露危害程度的评价,为控制噪声危害及进行量化管理、风险评价提供重要依据;
7.作业卫生限值所覆盖的区域大小判定:作业人员工作场景较复杂,噪声分布不均匀,需要能准确计算高于作业卫生限值所覆盖的区域范围,并以仿真图形式进行展示;
目前针对此类问题,国内外研究不多,有的只是做些调查分析工作,或者开发简要的评价程序,在作业场所噪声综合评价方面还缺乏一套科学的、系统的和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因此,急需一种作业场所噪声职业卫生综合分析方法,能够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为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和评价提供参考。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作业场所噪声综合评价方法和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作业场所噪声综合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获取评价基础数据,所述基础数据包括噪声源及其周边所属环境空间位置数据,以及噪声源的声音特征数据;步骤二:根据噪声源及其周边所属环境空间位置数据构建实际场景的物理模型;步骤三:根据实际场景的物理模型设置相关计算参数和评价判定限值;步骤四:根据设置相关计算参数进行单个作业点/整体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状况计算分析与综合评价;步骤五:根据计算分析结果生成作业场所噪声职业卫生综合评价报告。
进一步,所述评价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步骤六:通过二维平面仿真图和预测报告的形式输出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综合评价结果。
进一步,在步骤一中,所述空间位置数据包括作业场所内噪声源、障碍物及所有作业点的空间位置;所述噪声源的声音特征数据包括作业场所内所有噪声源的倍频带声功率级、声压级以及背景噪声声压级数据;所述实际场景的物理模型包括声源、障碍物及所有作业点的空间位置坐标以及噪声源的声音特征数据。
进一步,所述作业点是指作业人员停留的位置,利用其空间坐标参数进行作业点噪声值的预测计算;作业点噪声值根据作业人员离噪声源的距离进行近场和远场噪声计算;同时还考虑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引起的各种衰减。
进一步,在步骤三中,设置相关计算参数具体包括噪声的近场与远场、作业人员空间位置与噪声接触时间、作业场所性质。
进一步,在步骤四中,进行整体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状况计算分析与评价,其中作业场所噪声值计算是将待计算的平面划分成多个小区域,取每一个小场所的中点作为作业点,利用单作业点噪声值计算方法计算该作业点的声压级,并用此声压级表示这个场景内所有作业点的声压级大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9168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折叠滑板车
- 下一篇:多用途车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