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六味地黄糖浆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191272.4 | 申请日: | 2014-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772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徐立元;杨建会;赵光燃;王丹;杨雪梅;包春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天士力(辽宁)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8945 | 分类号: | A61K36/8945;A61K36/8968;A61K36/8998;A61K47/46;A61K9/08;A61P1/14;A61P11/06;A61P11/00;A61P31/00;A61P25/00;A61P13/12;A61P13/00;A61P15/00 |
代理公司: | 沈阳优普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34 | 代理人: | 张志伟 |
地址: | 123000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黄 糖浆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六味地黄制品,具体为一种六味地黄糖浆的制备方法,属于中药领域,主要使用人群为儿童。
背景技术
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茱萸、淮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组成,作为补阴代表方,原名地黄圆(丸),最早见于北宋钱乙之《小儿药证直诀》。钱乙是北宋一位杰出的医学家,其学术远溯《内》、《难》及仲景之说,近继《太平圣惠方》等医学成就,堪称儿科鼻祖,但其影响又远远超出了儿科的范围。钱氏在五脏辨病时认识到,小儿肾病实证很少,同时他又认为小儿为纯阳之体,勿须补阳,只须补益肾阴,故应“地黄丸”。“地黄丸”即金匮肾气丸减去桂枝、附子而成,从此地黄丸成为滋补肾阴的基础方。迄明,医学家薛己,对肾阴尤为注重,凡肾阴虚者,尽用地黄丸方。1529年,薛己在其所著的《正体类要》中正式提出了“六味地黄丸”。在我国古代文化中,“六”为成水之数,称为老阴;又因肾在人体位置居下,五行就将肾归属于水,“六”即为肾的代名词。“六味”从字义上讲,是六味药。1114年钱乙在立地黄丸方时选用的即是此六味药,当时钱氏没有直名“六味地黄丸”。自地黄丸问世至公元1529年养阴学派将地黄丸前面冠以“六味”,其间经历了四百余年。这一时期,医家对地黄丸的认识逐渐得到了统一,都把地黄丸作为“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之剂,都认为有必要将地黄丸这种作用加以肯定和强调,故特意将“六”这个老阴、成水之数加在地黄丸前面,醒目地表示六味地黄丸有滋阴壮水的功效。方中地黄者,李中梓曰:“六味丸以之为首,天一所生之本也”,故方名“地黄丸”。
《小儿药证直诀》明确指出“肾主虚,无实也”的观点,是钱氏一直在临床实践中认真观察“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的生理特点总结出来的体质之说。《小儿药证直诀》云:“儿本虚怯,由胎气不成,神气不足......”;认为小儿在母腹中“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出生后仍是“脏腑柔弱”、“全而未壮”。因肾主藏精,为人体真阴真阳之所在,说明肾虚与体质学说中的先天禀赋有关。制地黄丸能填精益肾、滋养先天,使肾实则元气充足而体壮无病。
钱乙在实践中对小儿生理体质及病理特点作了认真的探讨,在“肾主虚”的体质学说指导下,对小儿多种疾病的研究取得了进展。例如:对难以根治的小儿支气管哮喘等疾患的证治研究,从理论到治则都有突破性发挥。过去曾一致认为哮喘的病机是素体不足,痰湿内蕴,外邪侵袭,触动伏痰而致痰阻气道,肺失宣降为哮喘,而今众多医家认为“肾虚”是小儿哮喘发病的根源。已故四川名医冯视祥首先提出“哮喘”之因是素禀肾虚,治法宜从肾气着眼,补字着手,主张发作时肺肾同治、脾肾双补,间歇期补肾为治则。北京名医王伯岳主张治虚证哮喘宜肺脾肾兼顾。上海名医王玉润则主张缓解期脾肾同治,阴阳双补。广东名医黎炳南提出“理肺、补肾、扶脾”之法治小儿哮喘,认为肾主纳气为元气之根本,补肾能改善各脏腑功能,增强体质,巩固疗效,减少发作,直至痊愈。当代儿科医家在临床实践中宗钱氏“肾主虚”体质学说,从而对“肾主虚,无实也”、“肾为真水有补无泻”的治法加以肯定和发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天士力(辽宁)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天津天士力(辽宁)制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9127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