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眩晕症的中药汤剂在审
申请号: | 201410191127.6 | 申请日: | 2014-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138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发明(设计)人: | 张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燕 |
主分类号: | A61K36/898 | 分类号: | A61K36/898;A61P1/08;A61K35/02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方琦 |
地址: | 2315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眩晕 中药 汤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眩晕症的中药汤剂,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眩晕症是指身体对于空间关系的定向感觉障碍或平衡感觉障碍的一种运动错觉,病人感到外境或自身在旋转、移动及摇晃,而且常常伴平衡失调、站立不稳,指物偏向,人向一侧倾倒、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等;西医治疗目前主要是消炎、利尿、疏通血管,一般先应用抗菌素,青霉素例如头孢氨苄,再给输液应用维脑路通如砲二磷胆碱、丹参等 ;口服利水剂如双氢克尿塞 ;这些治疗都可以缓解症状,但是病情容易复发,另外服用太多抗生素对人体有害无益,滥用抗生素可能导致细菌抗药性加强,人体免疫功能减退,致使病情反复难愈;中医认为,眩晕症可由风、痰、虚引起;治疗眩晕症主要是平肝潜阳、清热息风、健脾化湿,护肾生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眩晕症的中药汤剂。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治疗眩晕症的中药汤剂,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大黄15-20、生地5-7、马齿苋4-6、白蒺藜3-5、炒白术5-7、黄芪3-5、山茱萸2-4、杜仲4-6、当归3-4、决明子10-12、煅龙骨2-4、五味子5-10、石菖蒲3-5、茯苓2-4、女贞子5-7、菟丝子3-4、茺蔚子1-3、三点金1-3、腰子草2-4、抹草2-4、防风草1-3、肿节风2-4和九子连环草2-4。
治疗眩晕症的中药汤剂,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大黄18、生地6、马齿苋5、白蒺藜4、炒白术6、黄芪4、山茱萸3、杜仲5、当归3.5、决明子11、煅龙骨3、五味子8、石菖蒲4、茯苓3、女贞子6、菟丝子3.5、茺蔚子2、三点金2、腰子草3、抹草3、防风草2、肿节风3和九子连环草3。
腰子草为兰科植物蛇尾草的块根及全草;抹草为豆科山蚂蝗属小槐花;防风草为唇形科植物防风草的全草;肿节风为金粟兰科植物草珊瑚的干燥全株;九子连环草为兰科植物虾脊兰或三棱虾脊兰的全草或根茎。
用量及用法:服用本发明的中药汤剂,每日一剂,一般10-15天即可治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诸药协同作用,具有清热凉血、平肝潜阳、清热息风、健脾化湿,护肾生髓等作用,对治疗效眩晕症效果好,无毒副作用、疗程较短、服用方便,有效率达94%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治疗眩晕症的中药汤剂,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g)为:大黄18、生地6、马齿苋5、白蒺藜4、炒白术6、黄芪4、山茱萸3、杜仲5、当归3.5、决明子11、煅龙骨3、五味子8、石菖蒲4、茯苓3、女贞子6、菟丝子3.5、茺蔚子2、三点金2、腰子草3、抹草3、防风草2、肿节风3和九子连环草3。
用量及用法:服用本发明的中药汤剂,每日一剂,一般10-15天即可治愈。
典型病例:
病例1:姚某,男,56岁,近期头晕涨痛,烦躁易怒,耳鸣、听觉障碍,同时伴有恶心、呕吐、出汗及面色苍白等症状,唇舌色淡,脉细弱;服用本发明的中药汤剂,每日一剂,服用两剂后,症状明显减轻,继续服用一周后,治愈,无任何不良症状。
病例2:罗某,女,63岁,头晕头重,眩晕呈间歇性反复发作,伴有耳鸣、耳聋、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等症状,肢体沉重,舌苔白腻,脉细弱;服用本发明的中药汤剂,每日一剂,服用五剂后,面色红润,无恶心、呕吐等症状,继续服用10剂后,诸症全消,治愈。
病例3:汪某,男,60岁,近一月来,眩晕呈间歇性反复发作,伴有头晕涨痛、恶心呕吐、耳鸣、盗汗和手足心热等症状,服用抗生素和头孢氨苄治疗数月,效果不明显,后服用本发明的中药汤剂,每日一剂,连服两周后,诸症全消,治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燕,未经张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9112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伏控制器
- 下一篇:一种减少指纹数据采集工作量的室内定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