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线缆型二次电池及其制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191012.7 | 申请日: | 2014-05-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9332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12 |
| 发明(设计)人: | 权友涵;吴丙薰;郑惠兰;金帝映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LG化学 |
| 主分类号: | H01M10/0525 | 分类号: | H01M10/0525;H01M10/058 |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19 | 代理人: | 杨海荣,穆德骏 |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线缆 二次 电池 及其 制备 | ||
1.一种线缆型二次电池,包含:
内电极;和
隔离层-外电极的片形式的层压体,其以螺旋状卷绕从而围绕所述内电极的外表面,所述层压体是通过对隔离层和外电极进行压缩以使其一体化而形成的,所述隔离层用于防止短路。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线缆型二次电池,其中所述隔离层-外电极的片形式的层压体具有在一个方向延伸的条带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的线缆型二次电池,其中所述隔离层-外电极的片形式的层压体以螺旋状卷绕,从而在其宽度上不交叠。
4.根据权利要求3的线缆型二次电池,其中所述隔离层-外电极的片形式的层压体以其宽度的两倍长度内的间隔以螺旋状卷绕,从而使其不交叠。
5.根据权利要求1的线缆型二次电池,其中所述隔离层-外电极的片形式的层压体以螺旋状卷绕,从而在其宽度上交叠。
6.根据权利要求5的线缆型二次电池,其中所述隔离层-外电极的片形式的层压体以螺旋状卷绕,从而其交叠部分的宽度处于隔离层-外电极的片形式的层压体的宽度的0.9倍以内。
7.根据权利要求1的线缆型二次电池,其中所述隔离层-外电极的层压体是通过在进行压缩以使其一体化期间在所述隔离层与所述外电极之间保持15~300N/m的剥离强度而形成的。
8.根据权利要求1的线缆型二次电池,其中所述外电极包含外集电器和形成在所述外集电器的一个表面上的外电极活性材料层。
9.根据权利要求8的线缆型二次电池,其中在所述隔离层-外电极的层压体中,所述隔离层与所述外电极活性材料层相互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线缆型二次电池,其中所述隔离层-外电极的层压体还包含形成在所述外集电器的另一个表面上的聚合物膜。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线缆型二次电池,其中所述聚合物膜由选自如下的任意一种制成:聚烯烃、聚酯、聚酰亚胺、聚酰胺及其混合物。
12.根据权利要求8的线缆型二次电池,其中所述外集电器为网眼的形式。
13.根据权利要求8的线缆型二次电池,其中与所述外集电器相比,所述隔离层在宽度和长度上的尺寸更大。
14.根据权利要求8的线缆型二次电池,其中所述外集电器还包含由导电材料和粘合剂组成的底涂层。
15.根据权利要求14的线缆型二次电池,其中所述导电材料包含选自如下的任一种:碳黑、乙炔黑、科琴黑、碳纤维、碳纳米管、石墨烯及其混合物。
16.根据权利要求14的线缆型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粘合剂选自聚偏二氟乙烯(PVDF)、聚偏二氟乙烯-共-六氟丙烯、聚偏二氟乙烯-共-三氯乙烯、聚丙烯酸丁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腈、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聚乙酸乙烯酯、聚乙烯-共-乙酸乙烯酯、聚环氧乙烷、聚芳酯、乙酸纤维素、乙酸丁酸纤维素、乙酸丙酸纤维素、氰乙基普鲁兰、氰乙基聚乙烯醇、氰乙基纤维素、氰乙基蔗糖、普鲁兰、羧甲基纤维素、丁苯橡胶、丙烯腈-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聚酰亚胺及其混合物。
17.根据权利要求8的线缆型二次电池,其中在所述外集电器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形成有多个凹部。
18.根据权利要求17的线缆型二次电池,其中所述多个凹部连续地图案化或间断地图案化。
19.根据权利要求18的线缆型二次电池,其中所述连续地图案化的凹部在纵向上相互隔开。
20.根据权利要求18的线缆型二次电池,其中所述间断地图案化的凹部形成有多个孔。
21.根据权利要求20的线缆型二次电池,其中所述多个孔具有圆形或多边形。
22.根据权利要求8的线缆型二次电池,其中所述外集电器由如下制成:不锈钢、铝、镍、钛、烧结碳或铜;在其表面上用碳、镍、钛或银处理过的不锈钢;铝-镉合金;在其表面上用导电材料处理过的不导电聚合物;导电聚合物;包含Ni、Al、Au、Ag、Pd/Ag、Cr、Ta、Cu、Ba或ITO的金属粉末的金属糊膏;或者包含石墨、炭黑或碳纳米管的碳粉末的碳糊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LG化学,未经株式会社LG化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9101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