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体收集和排放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91000.4 | 申请日: | 2014-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9073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4 |
发明(设计)人: | 张峰;翁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7B1/00 | 分类号: | F17B1/00;F17B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83 | 代理人: | 陈潇潇,肖冰滨 |
地址: | 100011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体 收集 排放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量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气体收集和排放系统。
背景技术
在实验室环境中,存在许多收集和计量反应气体的需求,例如在煤热解小型试验装置中,由于热解反应的压力太低而不适于使用流量计来进行计量,需要考虑试验室的环境而采用流量计之外的装置来收集和计量反应生成的气体。为了在实验室环境下收集并计量例如煤热解小型试验装置中的反应气体,需要针对具体的试验装置设计出专用的气体收集装置,成本高。发明人注意到在工业生产中,为了存储气体大量使用气柜,气柜中的气体呈正压力。如上所述,之所以不能用流量计来计量试验室环境中的反应气体,主要原因是反应的压力太低,如果通过工业生产中所使用的气柜那样使用正压力来收集气体,则进一步增加了气体收集和计量的难度。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利用气柜来收集和计量较低压力反应气的技术方案以便将气柜应用到气体的收集计量领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体收集和排放系统,用于收集和排放反应气体以便于对反应气体进行计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气体收集系统,包括:气柜,用于收集和排放气体;气柜压力调整装置,用于在所述气柜收集气体和/或所述气柜排放气体时调整气柜内部气体的压力为正压、零压或负压;控制装置,用于在所述气柜收集气体时打开进气阀并关闭排气阀,并在所述气柜排放气体时关闭进气阀并打开排气阀。
优选地,气柜压力调整装置包括施力单元、第一配重、绳索以及滑轮系统;所述施力单元,用于拖曳或推举所述第一配重;所述第一配重通过所述绳索以及滑轮系统作用于所述气柜。
优选地,所述气柜压力调整装置还包括导向柱和支架,所述导向柱沿所述气柜的移动方向设置,所述支架垂直于导向柱并与所述导向柱固定连接,所述滑轮系统包含至少两个定滑轮,所述定滑轮固定在所述支架上,使得所述滑轮系统的一端与气柜连接,另一端与第一配重连接。
优选地,所述施力单元为气缸,所述第一配重位于所述气缸的气缸臂的顶端。
优选地,所述施力单元为绞盘机,所述第一配重通过定滑轮与绞盘机连接。
优选地,所述气柜上设有第二配重,所述气柜压力调整装置通过调节所述第一配重和/或所述第二配重的重量调整所述气柜内部气体的压力。
优选地,该系统还包括速度传感器;所述控制装置还用于根据速度传感器输出的信号以及气柜钟罩内截面面积计算出气体流量。
优选地,所述气柜包括第一气柜和第二气柜,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气柜和第二气柜轮替收集并排放气体。
优选地,所述气柜压力调整装置包括第一气柜压力调整装置和第二气柜压力调整装置,所述第一气柜压力调整装置用于在所述第一气柜进气时调整所述第一气柜内部气体的压力为正压、零压或负压;所述第二气柜压力调整装置,用于在所述第二气柜进气时调整所述第二气柜内部气体的压力为正压、零压或负压。
优选地,所述气柜上设有刻度尺和压力仪表,分别用于指示所述气柜内气体的体积和压力。
本发明提供的气体收集和排放系统可以在正、负、零等不同压力下进行气体收集和排放,并可以实现全自动连续运行,同时还能够对气体的流量、体积、压力等参数进行准确计量,也便于在实验室或者工业环境中实施。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气体收集和排放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气柜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利用气缸推举实现的气体收集和排放系统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气柜 200气柜压力调整装置
300控制装置 101进气管
102排气管 103底座
104气柜外桶 105气柜钟罩
106第一配重 107限位开关
108导向柱 109压力仪表
110刻度尺 111溢流管
112进水管 113排污阀
114压缩空气 115气缸缸体
116气缸臂 117支架
118速度传感器 119取样阀
120第二配重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未经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9100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氩气的充装工艺
- 下一篇:一种纤维增强三聚氰胺泡沫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