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Ti2SnC/Sn/Co电触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90691.6 | 申请日: | 2014-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241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张雪峰;庞立娟;邓刚;方民宪;李会容;杨洋;张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攀枝花学院 |
主分类号: | C22C29/02 | 分类号: | C22C29/02;C22C1/05;H01B1/02;H01B1/06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罗贵飞;梁鑫 |
地址: | 617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ti sub snc sn co 电触头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Ti2SnC/Sn/Co电触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目前,电接触材料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铜基触头材料、贵金属基触头材料、钨基触头材料等。其中应用最为广泛且最具代表性的就是Cu-W合金以及Ag基电接触材料两大类。对于这两类触头材料而言,其中的贵金属元素如Cu、Ag、W等所占的材料重量比大,因此价格昂贵,且这些金属的资源储量有限,影响和限制了其推广应用及进一步大规模开发应用。另外,现有的触头材料所含有的金属比例过大,导致硬度不高、耐磨性差。
因此,开发一种稀贵金属含量低、导电性能良好、资源丰富、耐磨性好、成本低廉的电接触材料成为一种趋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的Ti2SnC/Sn/Co电触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Ti2SnC/Sn/Co电触头材料,由下述重量配比的组分制备而成:Ti2SnC(碳锡钛)40~80份,锡5~20份,钴15~40份。
其中,上述电触头材料由下述重量配比的组分制备而成:Ti2SnC(碳锡钛)50~75份,锡10~20份,钴15~30份。
其中,Ti2SnC、锡和钴的粒度为400目~2μm。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Ti2SnC/Sn/Co电触头材料的制备方法,将原料Ti2SnC、锡和钴混匀后于20~30MPa压力下压制成型,然后在真空条件下于700~1300℃保温3~6小时,即得。
其中,所述真空条件为4×10-3~5×10-3Pa的绝对压强。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Ti2SnC/Sn/Co电触头材料在制备电触头中的用途。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Ti2SnC/Sn/Co电触头材料制备的电触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选择锡和钴,1)导电性能良好。锡粉以及钴粉的导电性能优异,可以大大降低电接触材料的接触电阻。2)与碳锡钛颗粒润湿性良好。在烧结过程中,锡与钛钴形成中间相,中间相与碳锡钛的润湿性良好,可大大减少烧结过程中的气孔率,增加致密度。
本发明Ti2SnC/Sn/Co电触头材料与普通的Cu-W等传统电接触材料相比,为无Cu电接触材料,大大降低了原料成本;烧结过程中生成的中间相与碳锡钛的润湿性良好,该材料的致密度高,接触电阻低,抗熔焊性好,硬度高,抗弯强度优异。同时,材料的制备工艺简单可行,成本低廉,设备简单,适合工业大规模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Ti2SnC/Sn/Co电触头材料,由下述重量配比的组分制备而成:Ti2SnC(碳锡钛)40~80份,锡5~20份,钴15~40份。本发明中选择的锡、钴的优点为:1)导电性能良好。锡粉以及钴粉的导电性能优异,可以大大降低电接触材料的接触电阻。2)与碳锡钛颗粒润湿性良好。在烧结过程中,锡与钛钴形成中间相,中间相与碳锡钛的润湿性良好,可大大减少烧结过程中的气孔率,增加致密度。
其中,上述电触头材料优选由下述重量配比的组分制备而成:Ti2SnC(碳锡钛)50~75份,锡10~20份,钴15~30份。
其中,Ti2SnC、锡和钴的粒度优选为400目~2μm。原料如粒度过大,则颗粒表面活性较差,不利于烧结过程,需要延长烧结时间,增加成本;如粒度过小,则会在压制过程中导致气孔率增大,不利于材料的致密化。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Ti2SnC/Sn/Co电触头材料的制备方法,将原料Ti2SnC、锡和钴混匀后于20~30MPa压力下压制成型,然后在真空条件下于700~1300℃保温3~6小时,即得。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工业生产中以及本发明所述的真空条件下并不是完全的真空,也有一定的压强,只是压强较小。本发明所述真空条件优选为4×10-3~5×10-3Pa的绝对压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攀枝花学院,未经攀枝花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9069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台式螺丝拧紧机
- 下一篇:一种缸盖镶套压装工装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