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有机六防无杆液力驱动双作用往复泵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90334.X | 申请日: | 2014-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8999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4 |
发明(设计)人: | 王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颖 |
主分类号: | F04B47/00 | 分类号: | F04B47/00;F04B53/10;F04B53/02;E21B43/38;E21B36/04;E21B28/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20 北京市朝阳区工体***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机 六防无杆液力 驱动 作用 往复泵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一种集防腐、防垢、防蜡、防粘稠、防气、防砂于一体的有机六防无杆液力驱动双作用往复泵,属机械采油技术新领域。
背景技术
在油田有杆泵机械采油中,无一例外地采用无机钢制抽油泵。由于油层复杂的地质条件和原油物性的差异,砂、蜡、稠、垢、气和高矿化度腐蚀介质严重影响着无机钢制有杆泵的使用寿命。围绕着防腐、防垢、防蜡、防粘稠、防气、防砂难题,采油工艺技术人员竭尽努力,开发出众多先进实用的新技术、新工艺。化学固砂、旋流除砂、高效滤砂、机械清蜡、化学防蜡降粘、强磁防蜡降粘、高效气锚、防腐镀层等一大批防蜡、防砂、除气、防腐装置应用于油田采油工艺,形成了门类齐全,跨学科、跨工种的注、采、输系统,支撑着石油工业的发展。
上述技术和工艺虽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无机钢制有杆泵的使用寿命,但难以从根本上杜绝上述危害,机泵故障率高,检泵周期短,采油成本居高不下,成为制约采油工艺久攻不克的难题。
近10年来,为了实现采油工艺的高效、低耗,并一举解决砂、蜡、稠、气和腐蚀、结垢的困扰,国内兴起了无杆液力泵的研究和攻关热潮,并已取得近100项专利成果。技术人员试图通过地面供液站提供温度较高的高质量动力液驱动井下往复泵做功,实现一举多得。
一是节电降耗,实现低能耗采油;
二是通过温度较高的动力液解决防蜡降粘问题;
三是取消抽油机、抽油杆,节约建设投资;
四是简化优化地面流程,减少维护工作量。
上述研究成果从理论上将推动采油技术进步,但也随之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一是地面集中供液虽解决了动力液的质量问题,但无形中加大了建设投资和管理难度;
二是单井分散供液便于操作运行,但动力液的损耗和补充又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三是不管地面还是井下液力换向,换向阀的可靠性和寿命大打折扣。
因此,尽管理论和专利成果已取得可喜成绩,但十年来,尚没有一项专利技术成功地运用到矿场实践。
如何实现一泵多功能,减缓或杜绝砂、蜡、稠、垢、气和腐蚀介质的危害,进一步提高油田开发效益,成为亟待解决和攻克的课题。
探索离成功往往只有一步之遥,深入分析众多专利技术难以转化为生产力的原因,并非专利成果技术含量问题,而是研究过程摆脱不了惯性定律的束缚,研究思路存在惯性思维盲区,往往突破的捷径就在身边却找不到解决技术问题的本质症结。比如要解决井下抽油泵的防腐、结垢问题,人们习惯于研究昂贵的不锈钢或高污染的有色金属镀层,而不去开发不腐蚀、难结垢、防蜡、防稠效果极佳的有机塑料,既是提出有机塑料的方案,也要用从未用过的疑问打100个问号,致使许多高性能有机塑料制品已随卫星上天,但至今却未见随抽油泵入地下井;再如要提高频繁连续磨损工况的工件寿命,往往不计成本优选超硬耐磨的合金钢并苛求加工精度,却忽略了不磨损或少磨损的技术途径。因而,成功的诀窍需打破传统惯性思维死角,另辟蹊径,反其道而行之,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奇效!
发明内容
针对无机钢制有杆泵采油面临的腐蚀、结垢和砂、蜡、稠、气危害,本发明的目的是打破传统惯性思维,探索用高强度、耐高温、抗老化、耐腐蚀、不粘附的有机材料构件取代无机钢制构件,并对通用有杆泵的密封方式和市售二位四通阀的换向结构及最大限度地避免磨损环节和减少磨损时间进行突破性创新,同时巧妙地设置防砂、除气装置,设计一种集防腐、防垢、防蜡、防粘稠、防气、防砂于一体的有机六防无杆液力驱动双作用往复泵,实现油田采油工艺的方向性更新换代。
有机六防无杆液力驱动双作用往复泵的工作机理:
有机六防无杆液力驱动双作用往复泵通过液体动力驱动液动缸柱塞垂直往复运动,进而拖动排液缸柱塞上下行程双作用排液。与通用有杆泵的无机钢制构件比较,该泵的高分子有机合成材料构件(如聚四氟乙烯)耐高温、抗老化、耐磨性能优异,而且具有固体材料中最小的表面张力而不粘附任何物质,对油水介质具有得天独厚的防腐、防垢、防蜡、防粘稠功效,辅之以除砂、防气装置设计的有机材料井下往复泵,可以起到理想的防腐、防垢、防蜡、防粘稠、防气、防砂六防效果。
有机材料的研究和优选:
实现井下往复泵六防的捷径是用有机构件取代无机钢制构件,但取而代之的有机材料除具备优异的耐高温、抗老化、耐腐蚀、不粘附性能外,还必须具备无机钢制构件的抗拉、抗压、抗弯、抗蠕變、耐磨等机械力学性能。
现代有机化学的发展和有机材料的不断创新,为实现上述目的开创了成功之路。如:
1.聚苯並咪咪机械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颖,未经王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9033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压机功效仪及其功效计算方法
- 下一篇:基于二次谐振的压电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