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模块化移动电源装置及其电池匣在审
申请号: | 201410190321.2 | 申请日: | 2014-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988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25 |
发明(设计)人: | 赵威胜;吴修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田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汤在彦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块化 移动 电源 装置 及其 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移动电源装置及其电池匣,尤其涉及一种可分离并替换电池匣与充放电转换器的移动电源装置,并可将充放电转换器替换为输入或输出应用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便携式及穿戴式数字电子产品日渐普及,人们对电容量的需求越来越高,为了避免使用到一半即没电却找不到插座的窘境,因此业内人士研发了不同样式、功能及电容量大小的移动电源,以供使用者方便携带使用,请参阅图5,为现有技术的一移动电源60,该移动电源60在同一壳体61之内设置有电池模块与充放电模块,该充放电模块电连接该电池模块;该壳体61表面上并设有多个USB接口62,该多个USB接口62电连接该充放电模块,该多个USB接口62用以对该电池模块充电或放电。
然而,现有技术的移动电源60内的电池模块具有一定的使用寿命,当使用一段时间后,若电池模块退化至无法正常运作时,尽管充放电模块依然可用,仍必须将移动电源整组抛弃并重新购买新的电池模块与新的充放电模块;又或使用者在使用之后发觉其电池模块所能储存的电力已不敷使用时,也须重新购买另一组移动电源,而无法仅更换电池模块并保留充放电模块,不仅造成消费者金钱支出的浪费,且对环境造成较多的污染。
发明内容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模块化移动电源装置及其电池匣,具有能够达到环保要求及节省消费者支出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是该模块化移动电源装置包含有:
一电池匣,其内设有至少一电池,该电池匣的一表面设有多个接点,该多个接点电连接该至少一电池;该电池匣的表面进一步形成有一第一组接部;及
一充放电转换器,其上设有一个以上的电源连接部、一个以上的输出应用连接部及一个以上的输入应用连接部,该充放电转换器内部设有一控制模块,该控制模块分别与该电源连接部及/或该应用连接部电连接;该充放电转换器的电源连接部对应于该电池匣的多个接点;该充放电转换器的一表面上形成有一第二组接部,其匹配于该电池匣的第一组接部,以可拆卸地相互结合,并在结合后使该电源连接部与该电池匣的多个接点构成电连接。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该充放电转换器通过其第二组接部与该电池匣上对应的第一组接部及对应的电连接构造,可随意替换新电池匣、不同电力容量或体积大小的电池匣,以解决现有移动电源在电池退化后须整组废弃而造成浪费的问题。
本发明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匣,利用其上所设的组接与电连接构造可与一充放电转换器或其他应用组件组合,并对该充放电转换器或应用组件供电。
为达成前述目的采取的技术手段令前述电池匣包括:
一电池壳体;
至少一电池,其设置于该电池壳体之内;
多个接点,其设置于该电池壳体的一表面,且电连接该至少一电池;及
一第一组接部,其形成于该电池壳体的一表面。
该电池匣利用其电池壳体上的第一组接部和接点与具有电源连接部和第二组接部的充放电转换器或应用组件组合,以便对其供电,而达到节省消费者支出及环保要求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A及1B:为本发明模块化移动电源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分解外观图。
图1C及1D:为本发明模块化移动电源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分解外观图。
图2:为本发明模块化移动电源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组合剖面图。
图3:为本发明模块化移动电源装置的电路方块图。
图4:为本发明模块化移动电源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分解外观图。
图5:为现有移动电源装置的外观图。
符号说明:
10电池匣11电池壳体
12锂离子电池13鸠尾榫
14金属接点20充放电转换器
21电路壳体22鸠尾槽
23电源接点24控制模块
25、62USB接口26MicroUSB接口
27扣合组件28电源开关
29USB接头210U形传输线
211USB接头241MCU控制单元
242DC/DC转换电路243开关元件
30AC/DC转换器31、61壳体
32充电USB接口33AC/DC转换元件
34市电插头40电池匣
41电源壳体42沟槽
43接点50风扇装置
51外壳52条状扣具
53应用接点54开关
55出风孔60移动电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田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田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9032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堆叠集成电路间的通讯系统
- 下一篇:一种非接触电能传输装置和电能传输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