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泥鳅育苗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190107.7 | 申请日: | 2014-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185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娄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娄志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3400 安徽省蚌埠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泥鳅 育苗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泥鳅育苗方法。
背景技术
泥鳅被誉为“水中人参”,其味道鲜美、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据分析,每百克泥鳅肉中含蛋白质 18.4 克、脂肪 2.9 克,维生素 B1、A、C 含量比其他鱼类都高。此外,泥鳅性平、味甘、入肝脾肾,在医药上也具有较高的价值,因此,近年来泥鳅出口贸易量逐年增加,国内泥鳅的消费量也呈上升趋势。
由于天然泥鳅资源已远不能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因此泥鳅养殖业也开始进入了快速发展期。现有的泥鳅孵化培育方法是 :将泥鳅亲鱼放置于事先消毒过的水泥池中进行产卵,产下的受精卵继续在水泥池中孵化成泥鳅苗,待鱼苗平游后,将鱼苗转移至经事先肥水后的池
塘进行培育,1 个月左右,培育成 3 厘米以上的规格,5个月左右,泥鳅生长至 5 克左右,即为泥鳅大规格鱼种。
然而,现有的方法在产卵时,由于卵的堆积,造成孵出的幼苗率低,泥鳅育苗的在幼鱼开口阶段成活率低。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在的泥鳅育苗过程中成活率低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泥鳅育苗方法,提高了育苗过程中的成活率。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泥鳅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繁殖产卵 选健康雌雄泥鳅比例为3:2,性成熟时开始催产,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后放进产床,使其进行交配产卵;
(2)将卵放入孵化池均匀孵化,增氧棒放在池边,出膜后增氧棒放在池底,培育出泥鳅幼苗;
(3)用生石灰进行清塘,然后暴晒3-5天,然后开始注水,水深0.8-1m,然后用氨基酸进行肥水,池水颜色培育到黄绿色时,泥鳅幼苗开始下塘,每亩投放幼苗10-12万尾;
(4)用奶粉和鸡蛋作为饵料进行喂养,每10万尾泥鳅幼苗使用5个鸡蛋黄和奶粉500-800g;
(5)7-10天后开始投喂粉料,粉料为奶粉,每天4—6次,每次投喂3kg/亩。
为防止卵堆挤,在孵化池均匀孵化,增氧棒放在池边,出膜后放在池底,增加了卵周围的氧气量,而且可以使卵分散,降低卵的密度,显著提高泥鳅苗的出膜率。
为防止高温,用蓄水池向水塘中注水,每次10-20cm,达到降温增氧的目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本方法进行泥鳅育苗,幼苗成活率在40%以上,比正常成活率高25%,通过增氧棒的位置调节来调节卵的密度,降低了劳动量,而且降低了育苗成本,增加了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泥鳅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繁殖产卵 选健康雌雄泥鳅比例为3:2,性成熟时开始催产,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后放进产床,使其进行交配产卵;
(2)将卵放入孵化池均匀孵化,增氧棒放在池边,出膜后增氧棒放在池底,培育出泥鳅幼苗;
(3)用生石灰进行清塘,然后暴晒3-5天,然后开始注水,水深0.8-1m,然后用氨基酸进行肥水,池水颜色培育到黄绿色时,泥鳅幼苗开始下塘,每亩投放幼苗10-12万尾;
(4)用奶粉和鸡蛋作为饵料进行喂养,每10万尾泥鳅幼苗使用5个鸡蛋黄和奶粉500-800g;
(5)7-10天后开始投喂粉料,粉料为奶粉,每天4—6次,每次投喂3kg/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娄志,未经娄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901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剂
- 下一篇:降低薄膜包衣过程火灾危险性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