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红薯的高产种植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190092.4 申请日: 2014-05-07
公开(公告)号: CN103999663A 公开(公告)日: 2014-08-27
发明(设计)人: 李学军 申请(专利权)人: 李学军
主分类号: A01G1/00 分类号: A01G1/00
代理公司: 太原高欣科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9 代理人: 连慧敏
地址: 041500 *** 国省代码: 山西;1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红薯 高产 种植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红薯的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红薯的高产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红薯,又称甘薯、番薯、山芋、地瓜等,不同地区人们对它的称呼也不同,山东人称其为地瓜,四川人称其为红苕,北京人称其为白薯,福建人称其为红薯。

红薯品种颇多,形状有纺锤、圆筒、椭圆、球形之分;皮色有白、淡黄、红、黄和紫红之别;肉色有黄、杏黄、紫红诸种。通常以产块根或叶为主,块根是由不定根二次肥大而成,长于表土25cm深处。每株能生产数个块根。红薯含有丰富的糖、蛋白质、纤维素和多种维生素,其中维生素E和维生素C尤多。特别是红薯含有丰富的赖氨酸,而大米、面粉恰恰缺乏赖氨酸。红薯可谓是粮食和蔬菜中的佼佼者。欧美人赞它是第二面包,前苏联科学家说它是未来的宇航食品,法国人称它是当之无愧的高级保健食品。

红薯不仅是健康食品,还是祛病的良药。《本草纲目》记载,红薯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的功效。红薯蒸、切、晒、收,充作粮食,称作薯粮,使人长寿少疾。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操作简单,产量高的红薯种植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红薯的高产种植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将用于红薯育苗的土地,在秋冬季进行深耕处理,越冬自然风化;

(2)在四月中下旬开始种苗,在每亩土地里加入50~60斤硫酸钾肥,20~45斤磷肥,5~20斤尿素,然后将土地深耕,将肥料和土壤混合均匀,将土地耕出多条30~50cm高的地垄;

(3)在地垄上铺设塑料薄膜,用浮土将薄膜的两侧压实,并在地垄上挖出两排育苗坑,育苗坑的深度为10cm;

(4)选取优良的红薯苗,将红薯苗的根部埋入到育苗坑内,然后用土将根部压实,将红薯苗的中部轻压在地面上,并用浮土压住红薯苗中部,避免红薯苗弹起,用浮土支撑住红薯苗的上部,保证红薯苗上部竖直;

(5)每亩地种植红薯苗2800~3200株;

(6)红薯苗在自然环境下生长;

(7)在9月中旬向红薯苗喷洒控旺膨大素;

(8)10月下旬之前挖红薯。

作为优选地,所述单条地垄上,地垄上的两排红薯苗错窝种植,即相邻两排红薯苗互相交错种植。

作为优选地,所述地垄的单排红薯苗上,相邻红薯苗之间相隔40~60cm。

作为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地垄的高度为30~40cm。

作为优选地,所述相邻红薯苗之间相隔50cm。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起垄覆膜种植方式,红薯苗在初期栽种后,容易扎根,成活率高,而且在后续的生长中,红薯从垄上吸收养分充足,生长迅速。在单条垄上,相邻两排红薯之间错窝种植,保证田地里的养分被充分吸收,避免并排种植的红薯苗互相干涉影响。在实际生产中,每株红薯可产3.5斤左右的红薯块根,每亩地大约种植3000株红薯,则红薯可亩产10000多斤,红薯的产量大幅度提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但是不作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实施例一

一种红薯的高产种植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将用于红薯育苗的土地,在秋冬季进行深耕处理,越冬自然风化;

(2)在四月中下旬开始种苗,在每亩土地里加入50斤硫酸钾肥,20斤磷肥,5斤尿素,然后将土地深耕,将肥料和土壤混合均匀,将土地耕出多条50cm高的地垄;

(3)在地垄上铺设塑料薄膜,用浮土将薄膜的两侧压实,并在地垄上挖出两排育苗坑,两排育苗坑交错设置,育苗坑的深度为10cm;

(4)选取优良的红薯苗,将红薯苗的根部埋入到育苗坑内,地垄的单排红薯苗上,相邻红薯苗之间相隔40cm。然后用土将根部压实,将红薯苗的中部轻压在地面上,并用浮土压住红薯苗中部,避免红薯苗弹起,用浮土支撑住红薯苗的上部,保证红薯苗上部竖直;

(5)每亩地种植红薯苗2800株;

(6)红薯苗在自然环境下生长;

(7)在9月中旬向红薯苗喷洒控旺膨大素;

(8)10月下旬之前挖红薯。

实施例二

一种红薯的高产种植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将用于红薯育苗的土地,在秋冬季进行深耕处理,越冬自然风化;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学军,未经李学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9009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