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冰箱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89855.3 | 申请日: | 2014-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9147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3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伟;种衍习;于雪梅;丁恩伟;曹东强;孙宁;薛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D23/10 | 分类号: | F25D23/10;F25D29/00;A23C9/123 |
代理公司: | 苏州威世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35 | 代理人: | 杨林洁 |
地址: | 266101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冰箱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冰箱,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酸奶模块的冰箱。
背景技术
酸奶是以新鲜的牛奶为原料,经过巴氏杀菌后再向牛奶中添加有益菌(发酵剂),经发酵后,再冷却形成的一种牛奶制品。酸奶中含有丰富的活性乳酸菌,对人们的身体有很多好处。然而,为了延长保质期或调理口感,目前市场上出售的酸奶制品中均具有防腐剂、或稳定剂等添加剂,对身体有害无益。另外,酸奶经过长时间的储存后失去了原有的新鲜度,口感变差。
现代家庭为了保证食品安全,通常采用小型的酸奶机自制新鲜的酸奶。酸奶的发酵过程一般可以分为:发酵前、发酵中及冷藏三个阶段。发酵完成后,应该尽快将酸奶的温度降低,以防止过度发酵,使得酸奶酸度大,影响口感。现有的酸奶机多采用陶瓷加热片或硅加热丝进行加热,升温速度慢,且在维持酸奶发酵过程中的温度波动大,不利于酸奶的发酵。而在酸奶发酵完成后,需要将酸奶从酸奶机中移到冰箱或冷柜中进行冷藏,然而由于刚发酵完的酸奶温度较高,不方便移动,因此容易造成酸奶发酵过度的情况。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出现了一些可以制作酸奶的冰箱,即将酸奶模块搭载在冰箱中,从而可以借用冰箱内的冷气对酸奶进行冷却和冷藏,然而一方面需要设置独立的送风系统,结构复杂;另一方面,酸奶的发酵温度一般在40-50℃,借用冰箱内的冷气对刚刚发酵完的酸奶进行冷却时,会引起冰箱冷藏室或冷冻室内的温度上升,对其他的物品造成影响。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冰箱,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冰箱,设有酸奶模块,所述酸奶模块包括外壳和由外壳围设形成发酵室,所述酸奶模块还包括蓄冷盒及半导体模块,所述半导体模块具有与蓄冷盒实现换热的第一换热端、与发酵室实现换热的第二换热端,所述酸奶模块具有第一工作状态与第二工作状态,其中,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换热端为制冷端,蓄冷盒实现蓄冷;第二工作状态时,第一换热端为制热端,与蓄冷后的蓄冷盒进行热交换,所述发酵室的顶部设有第二导热板,所述第二换热端与所述发酵室顶部的第二导热板接触;所述发酵室内设有温度传感器和风机。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蓄冷盒包括外表面及由外表面围设而成的存储空间,所述外表面具有与第一换热端接触的第一导热板,所述存储空间内封装有蓄冷材料。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蓄冷材料选自在蓄冷盒工作的温度范围内发生液-固相变的材料或不发生相变的无毒材料。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蓄冷材料选自水、乙醇、石蜡、脂肪酸或多元醇。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酸奶模块处于第一工作状态与第二工作状态时,加在所述半导体模块两端的电压方向相反。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冰箱设有控制酸奶模块的主控板。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控板内设有计时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壳包括外表面、内表面、填充在外表面和内表面之间的隔热层及可打开或关闭发酵室的发酵室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冰箱设有箱体和门体,所述酸奶模块设置于所述门体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冰箱通过设有半导体模块与蓄冷盒,从而一方面使得发酵室内的温度很快上升到发酵温度,且在发酵过程中,温度波动小,上下温差在±0.1℃左右;另一方面,在发酵完成后,能够快速地给酸奶降温,以防止过度发酵,影响酸奶品质;同时,半导体模块在发酵过程中的第一换热端为制冷端,与蓄冷盒发生热交换,当发酵完成后酸奶处于冷却过程中时,变换电压方向,第一换热端变为制热端,该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与蓄冷后的蓄冷盒进行热交换。由于蓄冷盒在第一工作状态时实现了蓄冷,因此在第二工作状态时,第一换热端虽然为制热端,但不会对冰箱内的温度造成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冰箱的门体的主视图。
图2是图1所述冰箱的门体的侧视图。
图3是图1所述冰箱的门体的A-A的截面图。
图4时图3中A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8985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