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铝合金表面改性工艺及其制备的铝合金表面耐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89102.2 | 申请日: | 2014-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815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刘成龙;黄伟九;吴冰冰;张小彬;张毅;王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23C24/02 | 分类号: | C23C24/02;B23K20/12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1 | 代理人: | 郭云 |
地址: | 400054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铝合金 表面 改性 工艺 及其 制备 耐磨 结构 | ||
1.一种铝合金表面改性工艺,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打磨,用砂纸打磨铝合金表面;
第二步、除油,用丙酮清洗铝合金表面,并吹干;
第三步、开槽,在铝合金表面均匀开设宽0.5-2mm,深1-3mm的沟槽;
第四步、混合,将体积百分比为50%~75%的MoSi2粉末和25%~50%的MoS2粉末球磨混合,得到混合粉末;
第五步、填料,先在沟槽中填充占沟槽容积20%-50%的MoSi2粉末,然后在沟槽中填充占沟槽容积50%~75%的混合粉末并压实;
第六步、封槽,用短针的搅拌头进行搅拌摩擦加工封槽;
第七步、搅拌摩擦加工,用长针搅拌头进行至少一道次的搅拌摩擦加工,并且相邻道次搅拌头的旋转方向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表面改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步中采用行星式球磨机,球料的质量比为5:1,转速为300rpm/min,球磨时间为3小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表面改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步和第五步中MoSi2粉末的平均粒径为2-23μm,MoS2粉末的平均粒径小于等于1.5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铝合金表面改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步中搅拌摩擦加工的转速为1000-1540rpm,移动速度25-90mm/min。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铝合金表面改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步中搅拌摩擦加工的道次为1-4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铝合金表面改性工艺,其特征在于:相邻沟槽之间的间距d=D/2,其中D为第七步中所用长针搅拌头的轴肩直径。
7.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任一所述铝合金表面改性工艺制备的铝合金表面耐磨结构,包括铝合金基体(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铝合金基体(1)外覆盖有一层复合材料层(4),该复合材料层(4)包括均匀分布的铝合金、MoSi2和MoS2三个组分,在所述复合材料层(4)与铝合金基体(1)之间间隔有过渡层,所述过渡层由均匀间隔布置的铝合金过渡条(2)和复合材料过渡条(3)构成,其中铝合金过渡条(2)呈端面外窄内宽的不规则梯形条状,该铝合金过渡条(2)靠近铝合金基体(1)的一侧与铝合金基体(1)一体相连,所述复合材料过渡条(3)呈端面外宽内窄的不规则梯形条状,该复合材料过渡条(3)包括铝合金、MoSi2和MoS2三个组分,并且其中MoSi2的分布从靠近铝合金基体(1)到远离铝合金基体(1)逐渐减少,铝合金和MoS2的分布从靠近铝合金基体(1)到远离铝合金基体(1)逐渐增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理工大学,未经重庆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8910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测量引测点保护装置
- 下一篇:一种脱水反应回流双分水器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