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效复式分层旋流分离器及复式分层多管除尘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89009.1 | 申请日: | 2014-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493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束云峰;陈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市华能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4C5/26 | 分类号: | B04C5/26;B04C5/103;B04C5/107;B04C5/14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张俊范 |
地址: | 2155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复式 分层 旋流分离器 除尘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流分离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复式分层旋流分离器及采用这种分离器的复式分层多管除尘器,属于除尘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用于除尘领域的旋风分离器的原理是利用气流的高速旋转,使密度大的尘粒在离心力作用下被甩向器壁,并在重力作用下下落达到气固分离,排除气体中的固体杂质,提纯、净化气体,这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采用旋风分离器的多管除尘器可以有效的达到除尘净化的目的。目前国内的捣固焦炉的干熄焦生产工艺使二次除尘器的进口气体浓度大幅提高,有的甚至达到28g/m3,采用普通旋风分离器的单级多管除尘器不能满足工艺需要,其一般对于气体浓度为5-8g/m3的气体具有较好的除尘效果,而对于高浓度、粉尘粒径差别大、粉尘表面硬度高而且温度高的气体的除尘效果不理想。
申请人申请的中国专利CN202460861U公开的“复式分层旋流器及其复式分层多管除尘器”做出了改善高浓度粉尘粒径差别大、粉尘表面硬度高而且温度高的气体的除尘效果的努力,但是经过实际使用发现,该技术方案能够满足一般性除尘要求,但是其除尘效率仍然不高,难以胜任某些要求苛刻的适用场合。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复式分层旋流分离器及采用该复式分层旋流分离器的复式分层多管除尘器,来解决以往旋流分离器及相应的多管除尘器在处理高浓度、粉尘粒径差别大、粉尘表面硬度高且温度高的气体除尘时分离器间互相干扰大,整体除尘效率不高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高效复式分层旋流分离器,包括外层旋流筒体和离心导管,所述外层旋流筒体上端端口处设置有外层离心导叶,所述离心导管通过外层离心导叶通孔进入外层旋流筒体的内部,所述外层旋流筒体包括圆柱筒和上大下小的截头圆锥筒,所述外层旋流筒体的圆柱筒内设有内层旋流筒体,所述内层旋流筒体为圆柱筒,内层旋流筒体上端端口处设置有内层离心导叶,所述离心导管通过内层离心导叶通孔进入内层旋流筒体的内部,所述内层旋流筒体的外壁与外层旋流筒体的内壁间设有除尘间隙。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升除尘效率,所述外层旋流筒体内,在外层离心导叶下端设有圆柱整流筒,所述圆柱整流筒直径不小于内层旋流筒体。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外层离心导叶的上端直径小于下端直径。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内层旋流筒体的上端为喇叭状开口,所述喇叭状开口的外径不小于圆柱整流筒直径。
本发明所涉及的复式分层多管除尘器包括烟气的进出口、粉尘收集的灰斗以及放置旋风子的箱体,所述旋风子是采用的本发明所述的高效复式分层旋流分离器。
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分离器工作时,高浓度的含尘气体由外层离心导叶导向后进入外层旋流筒体,在外层旋流筒体与圆柱整流筒之间旋转形成旋风,依靠离心力作用,气体中粉尘进行第一级的分离。分离后的粉尘与一部分气体从内层旋流筒体的外壁与外层旋流筒体的内壁间的除尘间隙直接进入外层旋流筒体的下部截头圆锥筒内。另外一大部分的含尘气体则由内层离心导叶导向后进入内层旋流筒体,在内层旋流筒体与离心导气管之间旋转形成旋风,依靠离心力作用,气体中粉尘进行第二级的分离。分离后的粉尘落入外层旋流筒体的下部截头圆锥筒内,洁净的气体由离心导气管排出分离器。采用该结构分层旋流分离器的多管除尘器,在除尘时极大的减少了多个旋流分离器在下端出灰时的相互影响,减少了分离器与分离器之间的扰流,使整个复式分层多管除尘器的效率从95-96%提高至98-99%。
附图说明
图1为复式分层旋流分离器立体示意图;
图2为复式分层旋流分离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市华能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常熟市华能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8900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