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杂交水稻种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188837.3 | 申请日: | 2014-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100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04 |
发明(设计)人: | 梅国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市徽萃农产品专业合作社 |
主分类号: | A01G16/00 | 分类号: | A01G16/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杂交 水稻 种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杂交水稻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提高水稻单位面积产量仍是当今人类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之一,而目前技术仅限对优良品种的培育,它包括杂交水稻不育系和保持系分别以优良品种的提高及通过制种技术手段而达到高产,水稻的基因技术研究尚取在初级阶段(杂交水稻是指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同时它们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生产具有杂种优势的第一代杂交种,用于生产)。
现有的杂交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低。此外,现有的杂交水稻通常是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育秧,经过约1个月的时间成秧苗,至5月下旬至6月上旬将秧苗插秧于稻田,生长至10月中、上旬成熟。这样的生长期间,致使杂交水稻一年仅能种植一季,限制了杂交水稻的种植频次。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杂交水稻种植方法。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杂交水稻种植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a,选种,选择的种子为再生能力强、抗逆性能好、产量高、米质优的“准两优608”杂交稻品种;
步骤b,确定播栽期和播种量:育苗移栽的种植户的适宜播种时间为每年的3月25日~3月30日,播种量以每亩田1.5公斤为宜,秧龄30-35天;机插秧的种植户的适宜播种期为每年的3月30日~4月2日,播种量以2公斤播种25~28盘移栽一亩田为宜,秧龄20天左右;直播种植户的适宜播种期为每年的4月5日~4月8日,播种量每亩2公斤;
步骤c,在播种完毕后,为加快水稻根系生长、促进分蘖、增强水稻抗逆能力,直播种植户应选用1公斤高效中微量元素缓释肥与适量复合肥拌匀后撒施;育苗移栽的种植户和机插秧的种植户应选用1公斤高效中微量元素缓释肥与适量除草剂或分蘖肥拌匀后撒施;
步骤d,头季稻分蘖初期,为促进水稻有效分蘖和提高分蘖成穗率,缩短水稻节间长度,增强抗倒伏能力,采用微量元素肥20毫升/亩和高效叶面肥20毫升/亩对水稻叶面进行均匀喷洒;
步骤e,头季稻孕穗初期,为保证水稻从孕穗至抽穗扬花正常生长发育,减轻不利气候对水稻授粉的影响,减少空瘪粒和畸形粒的产生,采用抗氧化剂50毫升/亩对水稻叶面进行均匀喷洒;
步骤f,头季稻收获前20天,为增强光合作用,提高灌浆速度和质量,达到提前收获之目的,采用生理调控剂50毫升/亩对水稻叶面进行均匀喷洒,同时按照传统田间管理的方式做好除草、水浆管理、病虫害防控等工作,着重对水稻进行纹枯病的防控,保障再生稻萌发。
步骤g,头季稻收获前10天,为保证头季稻收获后,再生芽及时快速萌发,每亩用20公斤尿素趁湿均匀撒施;
步骤h,头季稻收获前5天左右,为机械收获后,留茬稻桩能及时立起,减少淤泥侵染稻桩,促进再生芽快发多发,增加再生稻产量,需要及时给水稻断水,保证田块干爽;
步骤i,收获头季稻,为保障再生芽萌发的数量和质量,收获时确保水稻留茬高度达到35公分;
步骤j,头季稻收获后5天左右,每亩用5~10公斤尿素对再生芽萌发较差地段、叶色较淡地段进行平衡施肥,保障再生稻生长均匀;
步骤k,再生稻抽穗扬花前采用灌“跑马水”方式,干湿交替,以湿为主;灌浆到成熟干湿交替,以干为主,收获前7天断水;病虫害防治根据当地植保部门情报和田间发生具体情况及时进行防治。
有益效果:本发明不仅简单易操作,而且由于再生稻生长期间温差大、不用药或少用药,所以产出的米质优,食味极好,保证了粮食的安全;另外,该种植方法使得单季稻区变成双季稻,极大的提高了杂交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和种植户的生产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例一:
一种杂交水稻种植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a,选种,选择的种子为再生能力强、抗逆性能好、产量高、米质优的“准两优608”杂交稻品种;
步骤b,确定播栽期和播种量:育苗移栽的种植户的适宜播种时间为每年的3月25日~3月30日,播种量以每亩田1.5公斤为宜,秧龄30-35天;
步骤c,在播种完毕后,为加快水稻根系生长、促进分蘖、增强水稻抗逆能力,育苗移栽的种植户应选用1公斤高效中微量元素缓释肥与适量除草剂或分蘖肥拌匀后撒施;
步骤d,头季稻分蘖初期,为促进水稻有效分蘖和提高分蘖成穗率,缩短水稻节间长度,增强抗倒伏能力,采用微量元素肥20毫升/亩和高效叶面肥20毫升/亩对水稻叶面进行均匀喷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市徽萃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未经芜湖市徽萃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8883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