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通道型非对称不锈钢膜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88420.7 | 申请日: | 2014-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3387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22 |
发明(设计)人: | 黄彦;俞健;杨佳辉;徐吉权;谌洪图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71/02 | 分类号: | B01D71/02;B01D69/00;B01D6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9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道 对称 不锈钢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膜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多孔不锈钢膜材料的制备工艺,尤其涉及一种多通道型非对称不锈钢膜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膜分离技术以其分离效果好、产品质量高、经济性好、基本没有相变、可在常温下连续操作、无二次污染、可拓展性好,容易实现工业化扩产需求、设备可自动运行,稳定性好,维护方便,与传统工艺相比节省能耗,并且还特别适用于热敏性物质的处理等优点,在石化、能源、制药、环保、生物工程等过滤分离领域应用广泛。
膜材料分为有机膜和无机膜,其中有机膜稳定性差,使用条件苛刻,其适用范围受到很大的限制;无机膜分为陶瓷膜和多孔不锈钢膜,其中陶瓷膜存在脆性,制作成本较高,相反不锈钢膜具有孔径可控、耐高温、机械强度高、耐化学腐蚀、抗微生物能力强、渗透量大、可清洗性强、分离性能好和使用寿命长等诸多优点,在石油化工、医药、生物和食品等领域的过滤工艺中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工业的发展,传统的多孔不锈钢无法同时满足高过滤精度与大通量的要求,而非对称不锈钢膜能很好地解决了这一矛盾,膜层提供较高的过滤精度,支撑体保证了机械强度,兼具精度与通量的双重要求。因此,以死端过滤的模式在低固含量固液分离体系中大量使用,过滤优势非常明显。然而,在高固含量体系中,由于膜层表面极易形成厚厚的滤饼层,影响过滤效果,导致其使用受到限制。理想的解决方式是将膜材料制成多通道结构,采用错流工艺可有效减缓滤饼层的形成,提高过滤效率。但到目前为止,市面上还没有多通道型非对称不锈钢膜出现。
专利CN102133768A和CN102078962A公开了两种制作多通道型金属滤芯的模具和方法,采用冷等静压技术成型后高温烧结,获得多通道型多孔金属。专利CN103691330A公布了一种梯度不锈钢膜管的制备方法,首先在管式刚性模具外表面制备不锈钢膜层,然后将大粒径不锈钢粉末添加至刚性模具与弹性模具之间的空腔中,冷等静压压制成型后烧结,制得梯度管式不锈钢膜。专利CN103585897A提供一种多通道型陶瓷/金属复合膜的制备方法,是将陶瓷层先制备于刚性内芯表面形成膜层,再将不锈钢粉末填充至由多支已经制备陶瓷层的内芯与外模间组成模具的空腔内,压制形成后烧结制得多通道型陶瓷/金属复合膜。如果本领域技术人员想要开发一种多通道型不锈钢膜,将该模具设计成包括外模和多个安装在该外模内的芯棒的结构,不锈钢膜层先制备在芯棒表面应该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仅仅采用上述模具与工艺是不可能获得完整不锈钢膜材料。这是由于不锈钢粉末与陶瓷相比,粒径大,密度高,很难直接在光亮的芯棒表面直接形成均匀的膜层;弹性密封头在压制泄压过程中回弹,导致密封处漏油,坯体受力破损;此外支撑层粉体的粒径要超过膜层粉体粒径,两者很难在同一温度下实现共烧。因此,非对称多孔不锈钢的制备需在现有工艺基础上开发一种全新的制备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多通道型非对称不锈钢膜的方法。
本发明的针对制备多通道型非对称不锈钢膜的特殊需求进行了工艺设计:
(1)有针对性地将光亮的金属芯棒粗糙化。为使得坯体易于脱模,并具备平整的膜层,模具的芯棒必须采用平整光亮的金属芯棒。然而,这对于不锈钢粉末涂层而言是及其不利的,直接涂层,根本不可能获得完整的涂层。解决方式是将芯棒表面粗糙化,以利于不锈钢粉末层的制备。
(2)采用整体包裹的方式取代端面密封,以防止漏油与坯体破损。金属粉末经冷等静压压制,体积必然随着压力上升发生缩减,在压力卸载过程中,外模与封头的回弹,必然导致液压油进入坯体,或者封头弹力导致坯体破损。解决方式是采用可形变的固定部件固定芯棒,再将整个模具包覆密封后压制。
(3)通过调配支撑层粉体粒径与烧结工艺控制实现膜层与支撑层的完美共烧。透过在制备支撑层的粉体内添加细粉的方式降低其烧结温度,使膜层与支撑层的粉体在相近的温度下实现共烧结,此法即保证强度,又使膜层与支撑层烧结在一起,提供其附着力。此外,由于膜层在内侧,支撑层在外侧,在升温接近膜层烧结温度时,急速升温至支撑层烧结温度,再快速降温,实现支撑层与膜层分区烧结,以满足两层各自的烧结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未经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8842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