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吡啶羟胺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其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88333.1 | 申请日: | 2014-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923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吕龙;吕强;唐庆红;芦昕婷;戴明;刘世梦;沈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D401/06 | 分类号: | C07D401/06;C07D409/14;C07D405/14;C07D401/14;A01N43/54;A01N47/30;A01N43/56;A01P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3 | 代理人: | 邬震中 |
地址: | 20003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吡啶 羟胺类 化合物 制备 方法 及其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类新的羟胺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其作为农用化学杀菌剂的用途。
背景技术
吕龙等人报道了一类新的嘧啶氧基苄基取代芳基胺类衍生物、制备方法及其作为农用化学除草剂的应用(ZL00130735.5、ZL01112689.2、ZL01113199.3、ZL03154061.9和ZL03141415.X),它们具有非常高的除草活性。将嘧啶氧基结构改为嘧啶甲酰基结构时,我们发现这类化合物除草活性消失,同时对黄瓜白粉病有一定的抑制作用。Bayer公司在专利中(WO2006/008159A1)报道了一类磺酰胺类化合物,在500ppm下对葡萄灰霉病有一定防效。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苄胺结构改为羟胺结构后,其杀菌活性明显提高。经进一步优化,我们发现吡啶做为桥接环,具有更高的杀菌活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羟胺类化合物。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羟胺类化合物的结构式如(I)所示:
在结构通式(I)中:
R1选自C1-C4烷基;R2选自C3-C6环烷基、取代苯基、取代杂环基;X选自氢、三氟甲基或卤素。
所述的杂环基选自吡啶基、噻吩基、呋喃基或吡唑基;所述的取代苯基的取代基选自氢、C1-C4烷基、C1-C4烷氧基、三氟甲基或卤素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取代杂环基的取代基选自氢、C1-C4烷基或卤素中的一种或多种。
下面,将本发明所涉及的典型化合物列于表一。
表一
表一
本发明所涉及的化合物可以用如下的反应步骤合成:
上述反应式中的R1,R2,X所代表的取代基如前所述,hal表示卤素如氟、氯等。
在有机溶剂中,0℃至溶剂沸点及在碱的存在条件下,化合物II与化合物III反应0.5到24小时后,制得化合物(IV),所制的中间体IV可以不经处理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化合物II与化合物III以及碱的摩尔比为1:(1.0-1.2):(2-5);所述的碱是氢化钠、氢化钾、氢化钙等一价或二价碱金属的氢化物,或碳酸钠、碳酸钾等碳酸盐;溶剂可以为苯、甲苯或二甲苯等烃类溶剂,最佳碱是一价或二价碱金属的氢化物;所述的溶剂是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或氯仿等卤代烃溶剂;四氢呋喃或二氧六环等醚类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二甲亚砜、乙腈以及上述溶剂的混合物,最佳溶剂是酰胺类极性溶剂。
在0℃至有机溶剂沸点,向化合物IV反应液中缓慢加入氧化剂,待氧化剂滴加完毕后,继续反应0.5到24小时,制得化合物(V)。氧化剂选自双氧水、过氧化钠、过氧化尿素、过氧乙酸或间氯过氧苯甲酸,所述的化合物IV和氧化剂的摩尔比为1:1~10;或者在0℃至溶剂沸点,化合物IV反应液中通入过量氧气或空气作为氧化剂反应0.5到24小时,得到化合物(V);
在有机溶剂中和反应温度为摄氏0度至溶剂沸点,化合物(V)与化合物(VI)及碱的摩尔比为1:(1.0-2):(1-5)条件下,反应0.5至24小时制得目标化合物(I),所述的碱是氢化钠、氢化钾、氢化钙等一价或二价碱金属的氢化物,或碳酸钠、碳酸钾等碳酸盐;溶剂可以为苯、甲苯或二甲苯等芳烃类溶剂;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或氯仿等卤代烃溶剂;乙醚、二异丙醚、甲基叔丁醚、四氢呋喃或二氧六环等醚类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二甲亚砜、乙腈以及上述溶剂的混合物,最佳溶剂是醚类溶剂或酰胺类极性溶剂。
除非另外说明,本发明所述的烷基、取代烷基、烷氧基均指直链或支链的基团,推荐为1到8碳数的,进一步推荐为1到4碳数的。
本发明提供了上述羟胺类化合物的用途,即可以用于杀菌剂。
以本发明的化合物作为农药化学杀菌剂的活性组份,配制成各种液剂、乳油、悬浮剂、水悬剂、微乳剂、(水)乳剂、粉剂、可湿性粉剂、可溶性粉剂、(水分散性)颗粒剂或胶囊剂等,可以用于水稻、大豆、小麦、棉花、玉米、油菜和蔬菜等农作物的病害防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883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